【地评线】金羊网评:积极培育海洋先导性产业 以科技强海战略促进湛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羊网 作者:汤晓龙、邱联鸿 发表时间:2023-05-19 07:25
金羊网  作者:汤晓龙、邱联鸿  2023-05-19
湛江等北部湾城市如何实现“向海洋要效益、向海洋要发展、向海洋要未来”,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其间听取了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的情况介绍,在详细询问渔业良种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相关情况后指出,要重视“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海洋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性、重要性和战略性作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向海洋要效益、向海洋要发展、向海洋要未来。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亦是滨海城市发展的战略要地,还是未来推动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当下,包括湛江、钦州、海口和茂名在内的北部湾城市群,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主要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以高耗能和资源依赖型产业为依托。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与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战略目标相背离,难以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湛江等北部湾城市如何实现“向海洋要效益、向海洋要发展、向海洋要未来”,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湛江与北部湾其他城市相比,资源优势突出、产业潜力巨大,且湛江的海洋产业相比其他产业更具有支柱性优势。对于湛江而言,通过培育先导性产业,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以及做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能更好实现湛江科技强海战略,进而以科技强海战略促进湛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回顾近五年的发展,湛江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从2016年的1258.4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323.59亿元,海洋生产总值从586.85亿元增长到882.41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从22.91%增长为24.79%。从全省来看,湛江GDP占广东GDP比重从2016年的3.12%下降至2.86%,同期湛江海洋生产总值占广东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从2016年的3.68%上升到4.43%。

再看最新的数据,经初步核算,2022年,湛江海洋经济总产值2400.67亿元,同比增长3.32%。海洋生产总值为922.74亿元,同比增长2.77%,占GDP的比重为24.85%。可见,湛江海洋产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数据的变化,或者说为什么湛江的海洋产业相比其他产业更具有支柱性优势?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湛江作为北部湾海洋经济的重点发展地区,近年来,受益于海洋牧场、海洋水产品冷冻加工、海洋水产饲料制造、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领域不断发展,随着全市海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东海岛等大型临港企业的陆续建设和投产,湛江海洋第二产业的占比急剧增加,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同时下降,呈现稳步上扬的工业化特征。由此,推动了湛江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

走科技强海战略的建议

(一)立足高新领域发展趋势,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

一是着力搭建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领导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研发基地全面建设工作。瞄准大型、高端、深水、智能方向,重点发展深水半潜生产平台、大型养殖工船(网箱)等高端船舶与海洋装备,积极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等新兴海洋装备,提高国产化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并配套布局下一代海洋超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海洋重大研发计划。聚焦“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前沿领域技术,围绕透明海洋与气候变化、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底发现与战略性矿产资源、海洋高端智能装备与工程技术、蓝色碳汇与健康海洋等方向,支持在湛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攻关,组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灾害防控等跨学科交叉研发集群。三是积极筹建经略南海的深海技术支撑基地。

(二)立足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大力招引和培育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完善海洋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涉海企业集聚。推动规上涉海企业建设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到“十四五”期末,争取在推进海洋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上均能有所突破。二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重点解决海洋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支持企业与省外高校、科研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离岸实验室,开展项目研发和人才培养。三是以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探索建立“企业+研究院”模式的前端、中端、后端对接机制,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一批细分领域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海洋产业补链、强链。建立以科技成果绩效为导向的市场化、社会化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支持高校院所设置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三)立足发挥现有优势,着力提升海洋传统产业

一是不断提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水平,打造一批现代渔业综合体。积极实施“蓝色良种”培育工程,支持渔业企业培育水产新品种,打造中国海水种业高地。推进大洋性、过洋性远洋渔业项目,拓展远洋渔船规模,提升远洋渔业产能。二是推动海洋旅游与康养、休闲、文娱、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海上运动、海岛游等海洋旅游业态,争取海上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实现突破,不断扩大“中国南方帆船运动之都”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打造国际海洋旅游名城。三是大力发展超大型散货船、超大型油船、大中型集装箱船等,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建造能力,推动船舶制造加快向高端迈进,推进建设北部湾船舶产业基地。

(四)立足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一是提升海洋空间管理能力,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进一步统筹海岸带、海岛、近海、远海海域资源,建立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海岸线,优化海洋开发利用格局。探索建设海洋碳汇计量与交易平台,推动蓝碳资源变资产、变资本。二是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优化近海养殖布局,推动海水养殖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推广绿色养殖新模式,积极探索“一湾一策”污染治理机制,构建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湛江一湾两岸生态保护,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工作,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建立无瓣海桑、拉贡木、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长效防治机制。(金羊网 文/汤晓龙 邱联鸿)

作者简介

汤晓龙,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邱联鸿,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CKS001)和广东省委党校一般项目(XYYB202206)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