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激活乡村振兴蕴含的“土特产”密码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发表时间:2023-05-22 15:41
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2023-05-2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5月20日,以“热作发展好,世界会更好”为主题的中国国际热作产业大会暨第七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在广东茂名举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广袤乡村产业更兴旺,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富裕。

立足资源优势,塑造竞争优势。“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大物博,广大农村更是情况复杂,自然条件、人文风俗、资源禀赋等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孕育出千姿百态、风味各异的特色农产品。“千篇一律”很难突围,“各具特色”才能蹚出新路。应该看到,不论是作物的种植标准,还是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既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更要考量当地区位特点、产业基础等现实条件,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特征,因地制宜,进行针对性改进,让土特产真正在当地扎下根来。同时,既要立足本地,找准优势,在品种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在品牌上追求“擦得亮”,从源头强化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打造高品质、好口碑的“金字招牌”;又要摆脱思维局限,敢于“跳出本地看本地”,深入研判更广阔的市场,精准对接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通过品种、品质、品牌优化,培育更多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高的乡村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近年来,全国多地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土特产”发展行稳致远。不论是在附加值上下功夫,已形成药、食、茶、健、文旅等上百个系列品种的广东新会陈皮产业,还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当地想方设法让单纯的“吃牦牛”向“吃牦牛、赏牦牛、骑牦牛、认领牦牛”等多形态发展……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价值最大化,乡村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从种植向深加工、电商销售等环节延伸,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畅通循环链,打通产供销,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并借助冷链专列、专机等,让“土特产”存得新鲜、运得高效,推动农民从全产业链各环节中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另一方面,各地应立足特色产业,在重点培育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挥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下功夫,拓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助力特色产业从“小而散”转向“大而强”。

传承乡村文化,拓宽发展空间。“土特产”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古老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一种历史资源和地方特色形成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浓浓的乡愁。每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是“土特产”的自然之根。祖辈留下的文化资源、历史留下的红色资源,都让土特产“土”中生金。从故乡的一袋米面到一瓶白酒黄酒、一盒红茶绿茶,从一方丝绸、刺绣到一块蜡染,从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到包装设计,无不渗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唤起的是乡愁,浓缩的是乡思。“土特产”往往参与了一个地方文化培育的形成,很多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往往渗透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土特产”的文化之根。土特产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作物生产史,也是一部乡土文化史。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文化。要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地风俗、风情、风味,挖掘其文化内涵、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进行延伸和提升,传承传统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乡土文化,把“土里土气”变为人们“可带走的记忆”,满足人们对于乡土乡愁的精神需求,成为乡村特色产业链发展的突破口。

“土特产”背后连着千家万户农民的生计,要科学谋划、科学决策。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当下,我们深入扎实考察,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勇于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元宝”。(金羊网 文/黄宗跃)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