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指出,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仍有明显短板。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要赢得历史主动,把握发展先机,就需要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应变局的底气,这就需要弥补人才短板,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基础性人才的厚度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基础研究人才的密度决定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要保证人才“源头活水”的数量和质量,就要在优结构、重储备、善使用上下功夫,实现人才与科技同频共振,书写更多“从0到1”的新突破。
严把关、优结构,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梯队。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出常新。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必答题”,强化基础研究人才支撑,关键在把准人才培养方向。文章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显然,要解决更多源头和底层的问题,必须培养门类齐全、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这就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厘清人才的需求清单,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任用标准,在严格把关上用心,努力实现人才总量和人才质量的双提升。
体系化、贯通式,做好基础研究人才储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不可能朝夕能成,保证基础研究人才支撑,关键在储备人才,下好基础人才储备“先手棋”,方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基础研究人才储备,既为满足当前基础研究紧缺人才需要,也为未来储备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体系化、贯通式储备基础研究人才,着力在人才的“选育管用”全链条上下功夫,确保基础研究后备人才的质量,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保持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重激励、善使用,激活基础研究人才动能。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重视人才、求贤若渴,更在于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内在动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更好地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点燃基础研究人才创新引擎,关键在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方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挥好考核“指挥棒”,打破人才认定“四唯”方式,强化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让埋头苦干、锐意创新的人才有想头、有盼头,更好地实现价值,促进科技自主创新,让更多人才在科技赛道竞相奔腾。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培养国家急需基础研究人才,更在于加强科研学风建设,引导科技人才摒弃浮夸、祛除浮躁,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勇攀科技高峰,产出更多科研成果。(金羊网 文/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