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帙浩繁的典籍藏书,是中华文化的一座座山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也是我们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的精神根系。“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为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乘典籍之舟,关键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看先贤如何燃万古之明灯,看后世如何传千年之经义,在守正创新中“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优秀文化具有新时代的新内涵、新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
乘典籍之舟,在文明探源中读懂何以中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乘典籍之舟,是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在源头上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夯实文化根基,读懂何以中国。追溯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做好文明探源工程,依靠“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在奔流不息的中华文明长河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乘典籍之舟,在人文精神中增强文化自信。徜徉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既让我们在浩瀚的文学经典著作中了解中国智慧,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乘典籍之舟,从《孔子家语》中读懂孔子及其弟子事迹、言行及思想;从《论语诠解》中读懂仁者爱人、为人知礼、学以致道、仁义之交、孝悌齐家、处世之道、君子境界;从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中重现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从……这些文化密码的背后,不仅贯穿我们的历史,更具有思想穿透力,让我们“知所来、明所往”。
乘典籍之舟,在赓续文脉中讲好中国故事。“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夯实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蓄积文化力量,关键在赓续历史文脉,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既要创新宣传方式,更要强化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开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年轻人的心中。乘典籍之舟,增强代入感,更好了解历史,更在“过去”与“当下”中找好精神纽带、情感纽带,实现古今相得益彰,让中华文化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乘典籍之舟,让我们在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金羊网 文/梁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