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泱泱华夏历史久远,文明古国星河灿烂。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其他三大文明相继消失,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魅力所在。
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答好文化“共同发展”这个世界共答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世界文化格局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游离于世界文化圈之外单打独斗。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但是中国的责任,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世界各国人民要携手共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的国家也好,都有责任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文明不但是中国自己的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赓续文明文化基因,薪火相传,让中国文化发出耀眼的光芒,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中国贡献,这是历史责任,责无旁贷。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将会成为永久的历史遗憾。文化遗产不是为某个国家所独有,而是为全人类所共有。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佛塔千百年来发出耀眼的光芒,与世界各国的精心呵护不无关系,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对一些历史文物进行发掘和整理,凸显了东方大国的文化担当。在敦煌莫高窟,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几十年来坚守这块阵地,进行文物修复,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望者;早在1982年我国就出台了《文物保护法》,为依法保护文物提供了法律遵循,有效地保护了文化遗产,确保了历史遗存的完整性。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做到文明交流互鉴。改革开放,国门大开,文化交流势在必行。世界文化虽然具有多元化特点,但是都具有追求进步的文明形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文化交流方面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中国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保持着文化交流,共同探讨世界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中国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角。
一花独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尽管世界文化和而不同,但是促进文化繁荣的愿望却是一致的。文化为全人类所共有,每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都有责任和义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文化无国界,文明无地域。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共同开创人类文化的明天。(金羊网 文/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