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广大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一定要在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广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回望建党百余年来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更是凝结着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贡献者和示范者。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正是因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获得丰厚滋养,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及其理论彻底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重要力量,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效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正如贺信中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文化,凝心铸魂、启智润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五千多年文明史中一路走来的中国,深刻理解并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让世界人民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进理解和友谊,携手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向未来,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一定会坚持守正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在紧扣时代主题中创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强化科技赋能中创新,着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也一定会坚持开放包容,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促使自身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在广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中,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展现中国风采,贡献中国力量!(金羊网 文/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