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八月,全国秋粮进入收获季并开始陆续上市,有关部门要求各地切实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指出,各地要统筹考虑稻谷、玉米、大豆等重点品种生产形势、市场走势及天气变化等因素,制定预案,满足农民售粮需求;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入市,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统筹推进粮源调度、储备轮换、产销衔接,做好粮食保供稳价;严格把好质量关口,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 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涉及品种多、覆盖地域广、时间跨度长,是全年粮食收购的大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粮食生产的“种植、收割、储存、加工”等环节用心,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打好种业“翻身仗”,聚焦“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呵护农户种粮积极性,持续做好粮食生产工作,端稳中国粮食饭碗。同时,农民是推动粮食生产的主体,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保供,关键在让农民好卖粮、卖好价,让农民尝到种粮的“甜头”,鼓起农民“钱袋子”,扎紧百姓“米袋子”,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大国粮仓,建设农业强国。
下好“先手棋”,让农民卖出“放心粮”。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卖粮”牵动多个部门,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通知强调,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拓宽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严肃查处“转圈粮”“以陈顶新”“先收后转”“虚假收购”“压级压价”“未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违规问题,守牢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做好秋粮收购工作,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关键在做好秋粮收购单位价格和计量专项检查工作,提前谋划,让每一个环节都能经得住检验,确保农民售出“放心粮”“舒心粮”。
下好“监督棋”,让农民卖出“明白粮”。秋粮收购价格关系种粮农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市场的稳定,让农民卖出“明白粮”,要做到质量标准、收购政策、收购价格、收购程序等在明显处公示,让农民对政策、价格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粮食收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不管是“指尖预定”,还是线下销售,粮食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让农民卖粮的过程都能有监督护航,既能提升卖粮的速度,避免“卖粮难”,也能提升农民的知晓度、获得感,让他们种出好粮食、卖出好价钱。
下好“民生棋”,让农民卖出“幸福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粮食生产关乎14亿多人的吃饭大事,是一项艰巨的民生工程,要让人民群众“吃得饱”“吃得好”,关键在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在粮食销售中,既守住粮食价格底线,也做到不压等、不押款,让农民收获“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收获能让他们的每一滴汗水更有价值,也能在丰收的粮食、丰盈的“钱袋子”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好保障老百姓对粮食的需求,提升亿万人民的幸福成色。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让农民喜售“丰收粮”,既要发挥政策托底作用,也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进粮食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收购齐头并进,让农民增收更有底气,推动共同富裕。
(金羊网文/梁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