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总书记把群众意见视作“一把最好的尺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既然是为群众服务,态度好不好,效果好不好,群众的满意度肯定是最好的风向标,更是改进服务措施,完善服务机制的校准器。特别是对于直接接触群众的基层党委政府来说,更是应该要紧密的联系群众,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政于民的沟通与交流中,在思考和反思中,改进服务、拓展服务、提升效能中,办好实事、解决难题,交出群众满意的服务成绩。
以民意为方向,服务精准度高。生态文明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道改造、防洪设施建设,群众日常唠嗑聊什么,群众平时生活中关心的是什么,自然服务群众的工作就应该干什么。基层党委政府要多深入走访群众,也要通过网络问政、领导留言板、热线电话等平台,第一时间倾听群众呼声,及时的回应群众诉求,把服务办得群众心坎上。
以民生为目标,服务针对性强。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以及用水、用气、用地等政务服务,都是群众关注度比较高的方面。要真正的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肯定就要在群众关心的事情上花大功夫,在群众上心的事业上花大力气,只有真正的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上,扛起民生责任和目标,才能书写幸福答卷。
以民声为校准,服务满意度高。生态文明、卫生健康、教育养老、乡村振兴、老城更新、雨污分流以及公共交通建设等等事业,干了不一定就干好了,要问一问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才能通过群众“好差评”进行“微整改”,让各项事业服务成效更符合群众期待。
民生微实事,连着的是民心,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以群众满意度作为风向标,作为校准器,坚持务实为民、担当作为,把民心实事办好,把民生难题解决好。(金羊网 文/孟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