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对外发布,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生活圈,是人民群众日常的生活的地方,一刻钟,是服务群众的时间,更是距离,而透出来的是民生服务的刻度、温度和厚度。让群众生活幸福的底色更足,让群众生活的便捷度更高,让生活的品质更好,是基层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应该要思考的方向。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得到家门口的便捷生活和品质服务,也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圈多能”为人民提供“微服务”。群众的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而杂货店、百货商场、城市书房、口袋公园、托育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这些服务布局在一刻钟的服务圈和生活圈里,人民群众可以就近享受得到需要的服务。社区的功能更完善了,各级党委政府把医疗、教育等服务放到了群众家门口,让生活圈的获得感更强了。
“智享生活”为群众打造“快服务”。依托数字技术,小区的人脸识别系统,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等,都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打通了便利高效的新路径。网上医疗、网上政务、网上教育,更是给群众开启了线上便民服务台。搭载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基层党委政府的努力,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了“数字大脑”。
“留改增拆”为群众改出“微幸福”。社区服务中心、红色物业中心,依托社区及村的平台,汲取群众的智慧,与群众一起规划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布局,一方面找短板,一方面补短板,让生活圈、服务圈、交际圈在一刻钟圈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增加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延伸基层政务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基层党委政府要花大力气去找问题,要下实功夫去解决问题,要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公共环境等生活需求,让便民服务、智慧服务、品质服务圈出民生幸福感。(金羊网文/王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