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型工业化这条路该如何走?无疑,蕴含其中的“新”字,是需要集中力量答好的关键命题。在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工业化发展向“新”而进,只有在时代大浪潮中深耕创新、挺立潮头,紧紧拥抱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新场景,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为什么我国对新型工业化发展如此重视?走稳走实新型工业化这条“新”路,意味着什么?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33.2%。显然,工业起到了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环顾当今世界,新兴产业愈发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成为生产“智”造的重点领域。令世界瞩目的杭州亚运会上,数字科技、“绿电”技术、智能场景、无人驾驶等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眼球,“数字火炬手”创下开幕式数字点火史上首次,一个个“名场面”,无声表达着未来产业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中国实践。无论是从稳好经济大局、锻造优势产业的角度出发,还是在世界产业链布局中提升中国工业竞争力方面考量,新型工业化这条路不仅要走稳走实,而且要换挡提速,在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中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走好新型工业化这条路,并不容易。在推动工业化向“新”递进的进程中,创新是一门“基本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并对党委(党组)、政府、企业等作用发挥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新型工业化在新赛道上脱颖而出,不仅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为千千万万创新主体提供优质周全的保障;还需要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培养更多新型人才,探索未知领域,打开新兴市场,在推动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持续用力,在先行先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以创新强引擎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出层”“破圈”。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工程、大布局中找准关键落子,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创新实践、形成合力。譬如,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互联网科技等正引领着时代潮流,持续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置身“数字海洋”中,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们才能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这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中站稳脚跟,在世界新型工业竞争中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才能打赢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力推动“中华号”经济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金羊网 文/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