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95后”家政行业创业者徐西(化名)刚刚将业务拓展至第三个城市-南京。不过,在四年前,靠着传统的推广,徐西在苏州经营的家政公司一年亏损了几十万元,直到2020年,徐西将公司入驻到58到家平台,公司扭亏为营,2021年拓展上海分公司,旗下员工从最初的创业时的十几人到如今500多人,短期内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用户群。徐西的经历是行业的缩影,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95后开始涌入家政行业从业、创业,借助平台的力量,在家政领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发展之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年初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为切实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扎扎实实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也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稳就业,既要巩固存量也需开拓增量。比如家政行业,就堪为吸纳就业的一大“蓄水池”。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中国家政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规模逐年稳步增长,2020年中国家政服务人员数量为3504万人,同比增长7.1%。这也再次表明,进一步开拓增量,家政行业将接纳更多的就业者。以此为缩影,创新创业为年轻人打开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且发展前景巨大。诸如挖掘内需、加大投资、稳定外贸、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等等,也都有助于开拓就业增量,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那么,如何实现就业?事实证明,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离不开一个适宜的平台。比如58同城旗下赋能家政产业的品牌“58到家”,就持续聚焦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小程序、APP等下单渠道简化了客户的下单流程,加上24小时在线的售后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家政企业服务的复购率和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围绕家政细分品类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搭建“招培就”一体化培训体系,能够帮助劳动者提升服务技能,进而更快地成长为合格的家政服务人员。
前不久,商务部等16个部门印发《2023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其中专门提及实施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家政服务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家政企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从这个角度来看,越来越多年轻人尤其是95后涌入家政行业从业、创业,在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也具有方向标意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更多就业方式,搭建更多载体,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将发展越来越好,中国经济动能也将更加澎湃强劲。(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