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赴江西,生态保护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一抹“绿”,久久牵挂于心。考察调研的诸多细节,贯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鲜明主题。荒滩江堤变公园绿地,原本“灰头土脸”的排土场如今一片青绿,江水滔滔豚跃鸟翔……从江西到长江全域,一条江河大潮呼啸向东奔腾而去。
长江之“变”,深蕴着理念之变。“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这背后,是昔日的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化工污染、船舶污染、尾矿库污染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使得长江水质逐渐变差、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长江一度水质持续恶化、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敲响警钟。污染不除,“长江病”难以根治。这些年来,企业转型、污水溯源整治、渔民上岸、长江保护法“带电长牙”……一场场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接连打响。
长江今日之“绿意”,是铁腕治水、决心守护江水的力挽狂澜。如今,覆盖11个省市、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占国土面积1/5的沿江生态,带给沿岸4亿人民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从云贵高原、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沿岸强化协作,坚决“去污还绿”“拒黑植绿”,携手共护长江美,推动上下游共建共享,实现了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的华丽转变。今日的长江经济带,水与人、水与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互利共荣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长江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新起点新征程,保护母亲河从不歇脚,生态优先从不迟疑,让这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更加澎湃之力滋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永葆生机活力。
长江大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同作战。一条时间线,串联起长江的上中下游,凝聚起长江经济带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共同合力。2016年,上游重庆;2018年,中游武汉;2020年,下游南京;2023年,中游南昌……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江经济带保护和发展,事关全国经济大局,沿江各地当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把修复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大江持续焕新颜,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金羊网 文/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