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兴起,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预制菜被投资者认为是有万亿市场潜力的“新蓝海”,但“防腐剂”“还原度”“高盐高脂高糖”等疑虑,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态度,以及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和未来。尽管专家表示消费者无须过于担心,但如何让消费者放心,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民众对预制菜的担忧,主要在三个环节:第一是选材,由于已经不是完整活物而变成了材料,因此是否符合无污染、无病害、安全和新鲜的要求;第二是保存,尤其是半成品乃至熟食的保存,通常需要加入各类添加剂和防腐剂,添加的量是否合乎国标,又或者说有没有国标可遵循;第三是运输,如果采用的是冷链运输,那么是不是所有企业的预制菜产品都能保鲜保质地送到餐桌上。
如果这些都是列得出来的担忧,那么参照国外,通过严格的运营规范,自行订立高质量的标准,其实是可以攻克的。因为国标、行标都不过是底线,领先的企业是不用等待行业标准的。而我们目前就有很多优秀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企业,也有优秀的仓储与运输平台,最后到达消费者家里的产品也确实能合乎质量要求。既然能做到,那么做不好的就是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向大型合规企业学习和借鉴,做不好就淘汰出局,这本来也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机制。
只是民众的担忧,除了这些看得到、可攻克的难题,也存在稳定的心理关口需要广大企业的重视。比如广东人讲究的“镬气”,就是一大难题。所谓“镬气”,背后就是食物通过火热炒煮、食材之间瞬间化合,带来的香与味之大成,是只此一次,过时再无的精华体验,甚至厨师技艺也蕴藏其中。这就不是简单把熟食重新炒热或微波炉加热就能实现的。所以,即使推出预制菜的酒家也承认,炒菜如果做预制菜,还原度是最低的。
此外,为了避免添加剂带来的心理危机,冷链物流、液氮速冻帮助预制菜实现“零防腐剂”保鲜,也是把预制菜从被广泛质疑解救出来的方法之一。但是众所周知,防腐剂很廉价,添加了就能保存很长时间,但是全程冷链要求就高得多,成本也高得多。如果预制菜品种本身没有很强的吸引力,无法形成更高的溢价,是很难抵消这个高成本的。
预制菜产品有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即配类。预制菜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正视细分民众的心理,采用其中更容易被接纳的类型。对于其大有可为之处,企业应该认真研发,做出竞争力。比如冷链对于半成品、预配类的保鲜,是应该大力推进的。对于预制菜的天然弱势,比如即食、即烹带来的还原度难题,尤其是民众认知带来的短板,不必强行以科技名义突破。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新鲜度的价值认可,进行细分研究和推广。学校有学校的要求,白领有白领的心理,露营有露营的想法,不要期待有什么全国统一的标准。潮汕打冷和顺德清蒸都讲新鲜,但标准能统一吗?天南地北各地菜系本无标准,让需求者得其物才是最高境界。
(金羊网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