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挑起粮食安全“金扁担”,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发表时间:2023-10-16 11:34
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2023-10-1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的气候特点和基本水情,决定了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

今日(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有效保障了14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865.91万吨,比上年增长2.62%,全国蔬菜产量、水果产量、肉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22年,我国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不过,从中长期看,我们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地缺水少人多、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容易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潜在风险隐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发展粮食产业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当前,粮食仓储管理总体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优质粮食工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末,全国标准粮食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约1.8亿吨,实现气调储粮仓容超4600万吨;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储运企业4896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678家,粮食应急配送中心3607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6760个;目前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推广复制到全国323个县,带动小农户近190万户、农民合作社3400多家,有效实现助农增收……相信,紧绷粮食安全底线,守住耕地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推进农业科技革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让每颗种子都孕育出希望和幸福,让装上更多优质粮的“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水利兴,五谷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的气候特点和基本水情,决定了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自古以来,华夏民族依水而居聚族繁衍,黄河、长江之水如乳汁般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从林县人民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历经10年寒暑用双手和钢钎、铁锤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人间天河”红旗渠,到今天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无一不是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展水利建设,开创治水新局面的丰碑。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55%,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持续推进国家节水行动落实,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就一定能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水利基础。

“大食物观”既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考量,也有全方面、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谋划。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近20%的人口,我们的土地水资源的要素已经绷得很紧了,迫切需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自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来,“大食物观”多次出现在国家重要会议及文件中。践行大食物观,需要我们跳出“粮油肉蛋奶”传统范畴,将视角从田间地头向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海等延伸,不断构建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食物消费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支持,亿万农民铆足干劲、辛勤耕耘,先进农业科技、高效基础设施保驾护航,我们有信心收获沉甸甸的丰收。(金羊网 文/黄宗跃)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