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来源:金羊网 作者:彭凯、刘丁蓉 发表时间:2023-11-17 06:30
金羊网  作者:彭凯、刘丁蓉  2023-11-17
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月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创历史伟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样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首先就是要切实响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丰富,对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都有了更高层次的期待。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群众身边的内容题材,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延伸、新表达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愈加优质的文化内容体验,而不可一味地照搬西方模式,片面地求“洋”、求“异”以致脱离了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为基层群众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参与式设计等方式深入基层充分吸收群众中的各种奇思妙想。另一方面,在相关文化项目的申报、审批时要破除单一的“职称”“学历”等资历要求条件,为群众特别是群众中的文化“能人”和“巧匠”提供更多的展现平台。此外,还要着力培育群众的相关技能。广大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切实的体会和深厚的感情,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灵感的重要来源。通过博物馆、文化站、公益组织等各类文化机构积极培育群众的“双创”技能,扩展创意阶层,有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可持续性。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尤其要将总结群众经验与加强顶层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群众宝贵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方法的广泛应用,使之更好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贵州省黔西市化屋村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限制,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该村女绣娘杨文丽和丈夫在外打工时发现了传统苗绣技艺与现代机绣技术融合后的广阔商机后便毅然回乡创业。通过创建绣娘合作社不仅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在地就业的增收机会,同时也增强了传统苗绣技艺的生命力。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文丽的苗绣扶贫车间,充分肯定了该模式的社会价值。为进一步总结推广相关经验,2022年贵州省专门制定出台了《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同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还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努力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尤须特别指出的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前所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过程中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应该切实响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将总结群众经验与加强顶层设计紧密结合起来。上述过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使得统一且强有力的领导成为必要条件,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广泛惠及人民,为人民提供长久有益的精神力量。(金羊网 文/彭凯 刘丁蓉)

(作者单位:彭凯,广东工业大学;刘丁蓉,广东财经大学)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