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近年来,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推动社区食堂建设,改善居家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同时,一些社区食堂创新经营模式、优化餐食供给,吸引全年龄段社区居民用餐,丰富了社区消费业态。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社区是群众活动的范围,小区是群众生活的区域,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跟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区和小区,服务的态度、力度和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因此,党员干部沉下去、留下来,倾听群众的呼声,回应民生诉求,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到社区去,摸清楚基层实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始终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群众生活在基层,活动在社区,生活环境和周围状况,城市管理的短板,美丽乡村的弱项,干部到社区去转,在乡村去看,才能用脚步丈量出来民意,梳理出来问题清单。
到小区去,问明白群众需求。看到了情况,找到了问题,如何去解决,怎么样去改进,既然是要服务好群众,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肯定是要站稳群众立场,从群众视角去看、去想。老旧小区要改造,老城区要更新,要延伸基层政务服务半径,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要推动居家养老、垃圾分类工作,都要依靠人民,调动群众,一起思考问题,找到办法,才能凝心聚力出实效。
到一线去,解决好民生难题。社区建起来小食堂、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口袋公园、城市书房、日间照料中心、就业和创业服务中心等等,开展起来卫生死角清理、心理健康咨询、义诊等活动,既能够解决群众的问题,又能够办好暖心实事,让群众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大事连着民生,小事连着民心,无论事情大小,是要是人民群众心上的事,都是党员干部应该上心的事。社区小食堂,透着的是浓浓的烟火气,是一日三餐,是民心守护,承载的是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金羊网 文/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