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以文化“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活力”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秦九鸿 发表时间:2023-11-28 11:47
金羊评论  作者:秦九鸿  2023-11-28
以文化人、富民强村,以文化“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活力”,不在“一朝一夕”的热情,胜在久久为功的浸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底色。《文化是灵魂》一文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农民进城、乡村萧条、土地撂荒等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质量和进度,新形势下如何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以“文”化人用根植在乡土之上情感打动人、吸引人,厚植“乡”情增强归属感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未来乡村走向几何,要把厚植乡愁沃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守住乡土文化的“根”和“魂”,为乡村振兴提供最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振兴就是要追寻乡村最根本的“源”,解决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不只是养活了一方的百姓,千百年来,世代生息的百姓和家乡的山水林田在朝夕相处中更是孕育出了一方的风土人情,这就是我们的“源”。乡村有着大量文物古迹、村寨村落、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力的资源。同时,乡村的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先天优势,这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看得见山、望得到水、感受得到乡愁这是印刻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最深沉的感情和愿望。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以“乡愁”“山水”为底蕴的文化在星罗棋布的乡村不断积淀更新,形成了具有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了乡村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的精神支柱。我们要“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就是乡村能够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的“根”,乡村要走向现代化、拥抱新未来,文化振兴是重点,不仅要着眼于物质的丰富积累,更要守住精神文化的“根”,从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中汲取力量,在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中夯实根基,取之于乡村用之于乡村,让更多的发展成果为乡村增色添彩。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我们常说的以文化人,就是要发挥文化浸润无声的作用,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塑”振兴之“魂”。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观念、道德、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以“文创”为抓手,立足开发“本土”向上向善的文艺作品,采取制作短视频、活动下乡、文化下乡等方式,讲好乡村、乡土、乡贤的好故事,激发出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些诸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思想过于迷信等陈规陋习也需要进行正面引导,在现代文明的浸润下与时俱进、去伪存真。

以文化人、富民强村,以文化“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活力”,不在“一朝一夕”的热情,胜在久久为功的浸润。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乡村实际写好“守正创新”大文章,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

(金羊网 文/秦九鸿)

编辑:苏惠琳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