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度“汉语盘点2023”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12月6日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神十七)、村超。
流行语,犹如前进的“路标”,记录着发展的变迁,直观反映着中国之“进”。从年初走到年尾,梦想在时序更替中成真。每当我们回望一年的“来时路”,总有一些词汇焕发心灵共振,勾勒出你我共同的记忆。“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并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而获得,语料规模达10余亿字次。高频词,自带“流量”,往往从不同侧面反应着中国一年当中的“高光时刻”,也表达着人们的关心关切和舆论“热度”。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流行语值得被细品,透过一个个词汇触摸背后的故事,感受时代的强劲“心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网上常见、世界关注的高频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集中彰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筑牢夯实文明之基尤为关键,亦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不论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遗址,还是遍布在各地的文化瑰宝,亦或是给我们带来力量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集群”,都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泉源,需要在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繁盛文明“百花园”,释放更多的“精神养分”,让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始终挺拔耸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入选年度流行语,也反应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砥砺和追求,这指引着各地要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强化精神塑造,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年度流行语,浓缩出中国致力于改革开放的多维“景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杭州亚运会……这些带有“国际范”的“流行语”,犹如时光的“倒带机”,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金秋十月那场规模空前的“万人盛会”——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世界的共同见证下,新的合作共识形成,新的合作约定落成,结出了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有力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同样,世界多变化,危机与挑战接踵而至,迈出的每一合作步伐都弥足珍贵。世界与杭州共赴一场文明之约,台上竞技、台下合作,一场场顶级赛事打开一扇扇机遇之门,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被更多人所看到。无疑,走过的2023年,开放成为观察中国的关键“窗口”,国际展会、国际论坛、体育盛会、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链博会,等等,其中不乏“新面孔”。开放的中国,在创新中砥砺前行,在一次次与世界握手中选择“众行”,从年度流行语中深深感知到一个“越开放、越精彩”的中国。
“村超”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浓缩着的生活的变迁、场景的切换。回顾走过的时光,这一年的确“与众不同”。相信给很多人的感受是“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火”出圈的淄博烧烤、越夜越精彩的“夜经济”、“踢”向国际大都市的“村超”……“烟火气”越燃越旺,带动消费上扬、经济回暖,我们每个人都在与一个可亲可爱的中国“双向奔赴”,解锁着一扇扇充满希望的“未来之门”。当然,我们在感叹伟大中国带给我们无尽希望的同时,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核污染水、巴以冲突成为年度“流行语”,客观反应着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局部冲突、世界挑战等时刻提醒着我们珍惜美好、奋斗未来,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
走过坚实一程,成绩来之不易。品读年度“流行语”,更是从关键字眼中提振信心,为未来鼓劲。当然,一年当中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词汇在“流行语”之外,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领悟,就能眼里有希望、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金羊网 文/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