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弘扬南极精神,书写极地传奇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发表时间:2024-02-08 12:23
金羊评论  作者:黄宗跃  2024-02-08
要锚定宏大目标,总结和用好极地考察40年宝贵经验,深化科学考察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开创极地事业新局面。

龙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极秦岭站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中国南极秦岭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它是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也是我国在南极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建成的第五个考察站。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这40年是我国极地事业突飞猛进的40年。要锚定宏大目标,总结和用好极地考察40年宝贵经验,深化科学考察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开创极地事业新局面。

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在极地冰川学、海洋学、地质学、生物生态学、大气科学、日地物理学等领域深入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当前,极地科学研究与全球海洋酸化、北极快速变化、极地冰盖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南极地球演化与生命起源、极地近地空间与宇宙探索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南极秦岭站地理位置优越,是世界各国开展极地考察的热点地区。秦岭站建成后,我国可以以站区为依托开展多学科科学研究,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面向未来,要加快推进极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多突破,在基础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上采取更多措施,进一步发挥在极地科考中的创新驱动作用,探索更多的极地奥秘。

中国极地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中国极地工作者的努力奋斗密不可分。40年前,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长城站。在他们的激励下,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凝结成“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秉持南极精神,我国在横穿南极雪冰环境研究、南极陨石回收与研究、东南极冰盖起源与初期过程研究等领域,均获得国际一流科学成果。中国人从能在南极生存、能在站区附近观测采样,逐渐成为有能力到自己感兴趣、具有科研价值的区域活动。广大极地工作者要持续发扬南极精神,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同国际社会一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极地事业的发展实践中,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让更多“中国红”飘扬在南极,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极地事业是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事业,离不开国际合作。近年来,通过与有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我国在极地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从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到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自开展南极活动以来,我国几乎参与了所有南极和南大洋观测研究大型国际计划,同时也派出人员参与其他国家的南极考察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合作成效。当前,世界各国不断加大极地科考投入,面对快速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坚持和平利用、安全有效、治理引领、科技先导和合作共赢原则,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开展科研合作交流,请进来、走出去,参与或举办极地领域高水平国际会议,更多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主张,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就一定能为人类极地科考贡献更大中国力量。

汪洋浩瀚辽阔远,乘风破浪再扬帆。40年来,“南极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国极地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极地科考大国迈入极地科考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让我们倍加珍惜南极科考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南极精神”,时不我待,踔厉奋发,在人类探索南极的历史上不断书写新篇章!(金羊网 文/黄宗跃)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