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育为苗,种乡村振兴之树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张森 发表时间:2024-02-25 17:00
金羊评论  作者:张森  2024-02-25
给想干事者以机会、能干事者以舞台、干成事者以重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下,乡村振兴“接棒”脱贫攻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的重点在经济、难点在文化、关键是在人才。才兴,则乡村各项事业兴。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应在培育人才的土壤上“选好苗”、“施好肥”、“除好草”。

不断壮大人才规模,选好“树苗”是基础。人才的甄选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工作队伍的质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先生曾写到“大海茫茫,许许人才,较短量长,惟器是适”,人才工作,适宜当先。应当“慧眼识金”,发现具备乡村振兴工作所需素质的干部,将其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做到“人岗相适”。只有“精准相中人才”,方能“精准用好人才。”璞石成玉,后期只需找到突破口,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进行打磨即可发光发热。但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作风、能力等方面都列入标准综合考量,选“苗”还需有一定倾向性。要选择讲政治的“苗,”培养出听指挥、守纪律、对党忠诚、具备坚定理想信念的标兵;要选择强担当的“苗,”培养出干实事、敢作为、积极主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战士;要选择有本领的“苗”,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善学习、基础扎实业务精湛的强将。选好“树苗”就是在坚持政治引领前提下“披沙剖璞”针对性选拔人才,优先满足“急需”和“短板”。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稳步提升人才素质,施好“肥料”是保障。“育材造士,为国之本”,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两手抓,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根据人才多样性、多面性、多层次性的特点,采取系统培养、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有序推动压担锻炼。树立基层导向,对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有选择地让其在急难险重的岗位、条件艰苦的地区磨砺。基层锻炼是“炼金”而非“镀金”,让年轻干部真正经风雨、见世面、解难题,而非“蜻蜓点水”走过场;坚持实干导向,对眼光独到、头脑灵活地产业发展人才,有倾向地为其提供信息培训、加强政策解读指导,发挥政策资源优势释放人才动能;强化激励导向,对思想敏锐、开拓进取地教育文化人才,有计划地为他们打造师资培育计划、举办实践锻炼活动,提升其整体能力水平。“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施好“肥料”就要帮广大人才做好能力提升配套服务,为年轻人才积极作为指明路线、建好平台、压实担子,助力青年干部开展工作有方向、施展能力有舞台、发展特长有空间。

持续优化人才结构,除好“杂草”是关键。构建党政人才为“引路人”、专技人才当“照路灯”、乡土人才作“赶路人”的人才队伍体系。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人员群体庞大、素质良莠不齐,要炼就“火眼金睛”,识别剔除“杂草”,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环境。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系统考量各类人才现实表现,进行筛选甄别。人才“除草”是优化人才结构的纠错筛错机制。去除队伍中不讲政治、不负责任、不干实事的“悬疣附赘”。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人才“除草”也是优化人才结构的激励鼓励机制。让“担当有为者有位、消极无为者失位”,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主动性、竞争性、创造性。给想干事者以机会、能干事者以舞台、干成事者以重任。

(文/张森)

编辑:苏惠琳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