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协同融合提升“湾”有引力 “引”出更多新质生产力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殷建光 发表时间:2024-03-10 10:48
金羊评论  作者:殷建光  2024-03-1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硬联通是基础,软联通是护航,政策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培养,缺一不可。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5年来,粤港澳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内部“软联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今年两会,多位粤港澳大湾区的代表委员对三地软硬联通、协同融合有更高的期盼,呼吁通过政策机制对接、合作平台创建、人才培养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期盼是美好的遐想,呼吁是行动的前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软联通”提升“湾”有引力 ,引出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全国做出引领、积累经验。

政策协同,打造保障。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的关键就是“地”,地方政策,地方资源,地方优势,只有稳稳地站在这片“地”上,才能高高地茁壮成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从“地”出发,政策发力,打好主动仗。可在政府层面建立工作小组,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对接解决,保证区域融合发展提速提效;要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之间多交流,要让企业、居民充分参与;政策实施需要多部门、跨城市配合和协作,应加强内部行政部门协作,保持顺畅、融洽的沟通机制;等等。这些建议,针对现实,着眼未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政策保障。

创新平台,筑造舞台。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创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源泉。新质生产力对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要发挥好四大平台(横琴、前海、南沙、河套)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变成真正的国际创新中心;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立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持内地和香港科研人员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发挥两地科研协同优势,推动前沿研究、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泉动力;建议尽快规划布局大学城,从而促进创科新经济发展;等等。这些建议搭建创新平台,筑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舞台,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竭的动能。

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基础。我们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制,建设全方位、开放性、战略性的人才体系,培养和引进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享学科资源和研究设施;支持三地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用资联盟”,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落地应用、产业升级驱动新质生产力;等等。这些建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优化创科资源和人才的跨境流动,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让发展新生产力的人才队伍强劲有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硬联通是基础,软联通是护航,政策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培养,缺一不可。“软联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护航舰”。粤港澳三地携手合作,必然将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发动机”为全国提供更多可以复制的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应该也必须成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区。

(金羊网文/殷建光)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