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不论是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还是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或是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施工图上一个个民生指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释放温暖的“民生红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尽管今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进一步推动就业稳中向好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增强,就业优先政策和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就业稳定的基础仍然牢靠。做好今年就业工作,要着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着力挖掘就业新机会,支持企业稳岗拓岗,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加强东西部协作,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重,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强化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同时,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见习岗位,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强民心稳。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聚焦民生短板,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难点热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补齐短板,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精准施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及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全面落实,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下大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一定能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张张民生清单彰显出为民情怀,一串串民生数据触摸民生脉搏。从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到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从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到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及采取的重大举措,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2906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667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安排545亿元……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2024年预算报告中,各方面民生政策力度不减、目标不变,亮出了为民初心的鲜亮底色和厚重成色。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才能不断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天的中国,人民群众得实惠,人民生活在改善,人民权益有保障,彰显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让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想方设法补短板,锲而不舍抓落实,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创造有劲头、有盼头、有奔头的美好生活,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金羊网文/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