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抓细落实,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贯穿始终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文小生 发表时间:2024-03-10 10:48
金羊评论  作者:文小生  2024-03-10
“过紧日子”有意义,那是为民的初心;“好日子”有滋味,那是幸福的味道。这才是过好“紧日子”的最生动的诠释。

“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3月6日,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的生动形容引发舆论点赞。过紧日子,用好每一分钱,传递出暖暖的施政温度。

我们说“过紧日子”,是在倡导继承发扬艰苦作风的精神。在这岁月静好的新时代,更多的人自然是无法深入体会艰苦朴素的精神,也谈不上抵御“惊涛骇浪”的苦难。“过紧日子”措施就是要让“解难题、促发展”落地落实,奔着百姓“过好日子”去。党员干部要会“过紧日子”,才能在“紧日子”中找对位置,这是一心为民的坚实行动,也是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彰显,是任你云谲波诡,我自依然自信的强力展现,凸显出齐家治国的大道理。

坚持“过紧日子”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所强调的,凸显的是执政为民,更是制度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合理安排部门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年—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此外,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等均持续增加。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政府“过紧日子”的决心和恒心,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务实作风,折射出新时代新征程的国计民生,也是党和国家心系何方、情牵何处的最直接体现。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宝贵经验。“过紧日子”不是减轻财政压力的一时之需,而是财政理念的长久之计,要摒弃有可能存在的“把过紧日子视作临时现象”“紧日子很快就过去”的思维。从瑞金时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时的小米加步枪,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到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可用可不用的钱,要酌情使用;不该用的钱,坚决不用;该用的钱,要高效使用,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民生等支出。要注重科学决策、精打细算,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用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经营主体;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教育、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让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不断交出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保障14亿人民的幸福生活,就要算细账,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习惯过紧日子是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石。作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政机关干部应率先垂范,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并通过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形成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社会氛围,推动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过紧日子不是一句空话,而应“锱铢必较”,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开支“减法”、效率“加法”,健全事前评估、目标管理,事中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制度链条,常念“紧箍咒”,管好“钱袋子”,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化纪律要求,推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蔚然成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过紧日子”有意义,那是为民的初心;“好日子”有滋味,那是幸福的味道。这才是过好“紧日子”的最生动的诠释,也是为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积极行动,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金羊网文/文小生)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