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妹妍 发表时间:2024-03-29 07:12
金羊网  作者:李妹妍  2024-03-29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怎样的现实需求?为什么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栏目主持 李妹妍

本期访谈嘉宾

魏传光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毛国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怎样的现实需求?为什么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期“理响广东·马院院长谈”,羊城晚报邀请两位专家学者,一起深入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羊城晚报: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思想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理论的产生和创新,总是源自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实践需要。从这个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

魏传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

首先,是我国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不断涌现出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前沿科技创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传统的生产方式正在被新型的、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所取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未来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科技创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其次,是我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这些形势下,全球范围内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战日趋激烈,技术、数据、知识、人力资本等新型生产要素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但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必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最后,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三新一高”的历史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生产力发展需要由粗犷向高质量转型。这就要求遵循生产力形成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和结构。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毛国民:确实,一个时代的思想体系内容,一定产生于当下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的现实需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基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迫切需求。此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于是,以创新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便成为时代之需,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始终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价值旨归,对生产力的理解不能离开人的需要来谈,否则生产力就会变为空洞虚无之物。现阶段,我国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是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基于新的价值指向需求。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指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满足数智化的日常生活需要。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与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产品紧密联系起来,这些都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满足新兴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自我实现需要。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特别是离不开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支撑,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满足绿色的低碳生活需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致力于协同实现生产力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真正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羊城晚报: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如何理解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

魏传光: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为其鲜明特征,显著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展现了其独特的本质属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其建立在数字时代科技的根本性质变、颠覆性创新以及革命性进步的基础之上,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备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擎,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导向,旨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是生产力变革发展的具体领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兼具高科技、高效能、高标准、高潜力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形成一定领先优势。

新质生产力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客观上提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新目标、新要求。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就是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齐头并进。一方面新需求激发新供给内生驱动力,撬动生产力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基于新质生产力创造出的新供给,能够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激活市场供给活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真正形成供需的动态平衡,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毛国民: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点,也以创新起主导作用。历史实践表明,它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必由之路。因此,新质生产力也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科技创新能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可以说,新质生产力以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依赖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其技术性能更强、融合程度更深,代表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方向。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科技中逐步由过去的“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特征主要表现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是效能更高的“新业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近年来,我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促进研发模式、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等全面革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特征主要表现为更加符合新发展理念,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供需有效匹配是社会大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而依托高水平的生产力才能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羊城晚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什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魏传光: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都是我们主动适应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两者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和内在逻辑一致性。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也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必将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

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当前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供给质量、全要素生产效率方面大有可为。创新高质量供给要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供给侧“提质增效升级”促进供需关系高水平匹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驱动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的高水平、高效率转化,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向新质生产力要核心供给力,着力造就能够创造高质量供给所需的专业化、特色化、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最后,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以高新技术创新为牵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以制度创新激发企业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四是以高质量人力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毛国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需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刻依赖于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与发展。具体原因有三: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也是在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

其二,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通过作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促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主导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坚持将科技进步引发的创新动能作为发展动力,告别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等传统动力模式,以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实现生产力跃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其三,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未来产业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离开作为载体的产业,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空话。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以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