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指向

来源:金羊网 作者:文洁贤 发表时间:2024-04-29 07:24
金羊网  作者:文洁贤  2024-04-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当代探索和现实回应,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也指明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构成了人的社会生活本质,其中物质生活的生产决定了人的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对物质生活起着一定的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精准扶贫,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除了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外,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曾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所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时代应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需要、新期盼,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提供精神生产、精神交往和精神消费,使全体人民有更好的精神文化享受,在心理生活、文化生活、信仰生活三个层面的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

通过高质量的精神生产,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滋养,否则再富裕的物质生活也可能导致精神空虚,正如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追思溯源,中华民族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前人经历漫长探索,从“器”不如人到“制”不如人,最后才找到了精神文化不如人的生存逻辑。近代中国人在面临外族入侵时,整个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如何能站起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现实相结合,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文化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和一系列精神谱系为内核的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财富,它彰显了中国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杰出人物的创造性活动,掌握历史主动、积极吸纳和转化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筑牢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力量体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指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表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党执政的最根本目的。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体现出人的精神文明生活不是资本主义所言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而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旨归。马克思指出,人类文明总体遵循从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到自由个性三种形态的演进逻辑。所以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异化,以及在造成异化的历史困境的同时,也为异化准备好了历史发展所具备的物质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扬弃了资本主义文明种种异化所造成的精神空虚与失衡的精神状态,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精神文化的全面超越,也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由此,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全体中国人民丰富而又充实的精神生活得以表征。

(金羊网文/羊城晚报评论员文洁贤)

(作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是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颠覆性技术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和对策研究”(2021GXJK027);2022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意涵和实践路径研究”(2022GZGJ107);广东省高校党的建设研究会本科分会党建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