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验证、按顺序点击验证字符……这些简单的操作,对于我国约1700万名视障者而言,却不啻于一道深深的“数字鸿沟”,他们急切盼望尽快在互联网上修建畅通无阻的“数字盲道”。
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政务平台,智慧农业系统,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服务也逐步数字化、智能化,对于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来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要跨过这一道“数字鸿沟”,才能享受智慧生活。群众的呼声,群众的需求,党员干部必然要回应,要通过一步一步探索、完善、改进,为人民群众享受智慧幸福生活不懈努力。
党员干部立足工作职责,安排智慧课堂,让群众会用。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对于不同的部门来说,各自的职能职责是不一样的。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在民生兜底、教育、就业、医疗等跟群众日常息息相关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服务工作,开展一些线上应用普及的课堂,以及一些政策宣传等课堂,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尽快掌握好便民新通道的技能。
党员干部立足群众需求,搭建智慧平台,让群众能用。对于不同的群众来说,需求和诉求是不一样的,并且课堂的侧重点也是有不同的。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在开展智慧课堂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不一样的互动,也要让智慧平台的人性化服务,更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使用习惯。盲人的数字盲道,老人的有声通道,都是为民的真实写照。
党员干部立足长远发展,探索数据共享,让群众好用。智慧城市、智能管理,这是发展大势所趋,也必然是建设数字型、服务型政府的必经之路。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探索“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打破部门数字信息壁垒,让人民群众能够办事方便、快捷、简单、简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始终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政于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惠民暖心实事。(雷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