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世人心。近期,在重庆、合肥的一些社区、广场、街心公园里,出现了一批为流动摊贩设置的“潮汐摊区”,每天上、下午固定时间“营业”,引来不少顾客光顾。类似“潮汐”般存在的灵活摊位,通过变堵为疏的办法,在摊贩、居民、城市管理者之间架起了一座多方共赢的桥梁。
生活是人生百态,是酸甜苦辣。然而,生活的烟火气不过是一刻钟的范围,是小区,是家门口,是社区,人民群众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影响生活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因素。因此,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幸福的底色更浓,必然是要在生活的“一亩三分地”上下实功夫,让用心的沟通,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服务,用党员干部时时刻刻放不下心,换取人民群众的安心和放心,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问需于民,梳理民生需求清单。民之所需,政之所兴,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服务的第一信号,广大的党员干部要通过网格走访,了解群众的想法,通过网络问政等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多在小区转一转,多在社区看一看,多到背街小巷听一听,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通过“望闻问切”等多方式诊疗,为基层把好脉、开药方。
坚持问计于民,补足民生服务短板。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社区养老和托育问题,小区楼道上堆积的杂物,社区的治安和停车等问题,跟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确实是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人民群众生活的地方,遇到的问题,要怎么办,可以请群众一起来谈一谈,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或许能够找到不一样的方法。同时,构建“群众吹哨、政府接单、部门报到”的机制,请群众一起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难题,凝聚干事合力,补足民生短板。
坚持问政于民,改进为民服务措施。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的发展,高效率的运转,高标准的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因此,引入群众“好差评”评价机制,请群众来“打分”,也通过领导留言板等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为民服务的措施,让服务恰好满足民生需求,恰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民惑我解、民点我检、民说我办,党员干部多用心,更用劲,与人民群众一起,向时代、向人民交出更高质量的发展答卷。(曾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