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人工智能赋能,助力高“智”量发展“粤”上新台阶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发表时间:2024-06-09 10:08
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2024-06-09
广东要抢抓战略机遇期,促使人工智能“粤”上新台阶,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

为创造智能时代的经济新模式、生活新体验、治理新方式,《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印发,从四大方面提出45项具体措施。

高“智”量发展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当下,向“新”而行,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若干措施》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底座进一步夯实,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全国领先的算法体系和算力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智能终端产品供给丰富,在手机、计算机、家居、机器人等8大门类,打造100款以上大规模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各行各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夯实新质生产力底座,以“智”取胜,解决好“卡脖子”问题。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不但要在经济体量上继续领先,在高“智”量发展方面也要“走在前”。广东是我国装备制造大省,人才荟萃,具有人工智能研发不可替代的优势。《若干措施》提出:建立人工智能芯片生态体系,打造智能感知产业体系,加强智能软件研发创新,拓宽智能软件应用广度。当前,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还存在着弱项和短板,尤其一些关键技术和领域还存在着受制于人的情况。尤其是芯片技术的应用场景,成为我们的短板。我们要奋起直追,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人工智能方面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塑造广东品牌新形象。不断研发人工智能新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工智能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标配”。《若干措施》提出:推进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加快高端装备智能化升级,智能网联支撑新能源汽车,创新操作系统打造人工智能手机,部署专属模型打造人工智能计算机,聚焦“一老一小”强化智能保育康复产品,融合跨界提质智能家电产品,丰富虚拟现实智能终端。无品牌则无发展,在人工智能方面也需要不断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若干措施》提到,赋能智慧民生新体验。其中提出,智能辅助提质教育教学,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智慧养老助推银发经济,智慧定制助推全民健身,智能家政打造生活助手。广东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独特优势,向“新”而行,不断生产出一系列高端人工智能产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智”取胜,让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蓄势储能。当下,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依托新质生产力。《若干措施》提出,赋能实体经济新动力。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加快生产绿色转型,强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高能耗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700家。智慧交通打造现代运输体系,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搭建智慧物流“大脑”。多方融合共建智慧能源,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全省智能化电网。人工智能赋能,向“新”而行,建设现代化智慧工厂,高“智”量发展才会成色足。

人工智能赋能,助力高“智”量发展“粤”上新台阶。智能机器人产业是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交汇点,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据统计,过去五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平均增速为11.5%。2018年以来,广东省紧紧把握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经过数年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广东省产业升级、经济体制创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产业。截至2023年年底,广东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48.9万家,数量排在全国第一,人工智能相关高新企业超1.3万家。广州、深圳、东莞拥有全省前三数量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人工智能前途远大,未来可期。广东要抢抓战略机遇期,促使人工智能“粤”上新台阶,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金羊网 文/李红军)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