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难、入园难、就业难,民生突出的问题,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党员干部的“上心事”。时时刻刻关心人民群众,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能够更好的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责任在肩、使命必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自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人民群众有呼声,为民服务有回应,党员干部多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一想、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为民服务多走一步,民生获得感更多一些。
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在为民服务上更丰富。俗话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在发展,为民服务也必然是要与时俱进,在内容上的丰富,在形式上的多样,在载体和平台上的拓展,在措施上的补充,让人民群众感受得到党委政府工作上的创新和鲜明的政治态度。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家庭签约医生上门服务,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家庭共济,让民生服务恰好满足人民群众更大的需求。
从群众的需求着力,在为民解题上更有劲。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人民服务恰好是满足民之所需,解决民之所忧。党员干部要经常走访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政于民,建立人民群众发现问题的机制,与人民群众一起协商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从而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
从为民的效果研判,在为民成绩上更顺心。“人民满意是干部工作的唯一标准”,引入群众“好差评”,请群众来对党委政府的服务“打分”。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更要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汲取群众的智慧,调动群众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民生服务给群众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党员干部要多用心,更尽心,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上,让为民服务更暖心,得到更大的认可度。(文/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