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如同一把钥匙,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把看家本领学到手,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推动改革行稳致远。(6月11日 人民日报)
谋局必度势。抓落实既是一种能力体现,又是一种必备作风,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如今“高质量”标注经济发展和改革新航向,这既是新的目标,也是新的机遇。但“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就有了鲜蜜”。新的征程正如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当此紧要之时,必须看清发展航程中的矛盾转化、问题更迭,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洞察力,不能只算部门账、地方账、眼前账,更要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协同推进、相得益彰。
大胸怀、大气魄善于算大账。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关注“大利”,肯于为“大利”而舍“小利”。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改革的大方向、大趋势。譬如整治“散乱污”、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难免会损失一些GDP,但这是“小利”,舍了这些“小利”,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绿色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舍”,就是算大账、算政治账、算长远账,这样的“舍”,才能让改革账底气十足,真正光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跳出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局限,从国家发展大局和人民利益出发,审视和推进改革。只有算好大账,才能确保改革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不陷入局部利益的泥潭。
大方向、大格局善于算总账。改革往往伴随着风险和挑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就需要全面考虑改革的成本和收益,确保改革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投入和短期的损失,而忽视了长远的收益和综合效益。实际上,党和各项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改革措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心领神会,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要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吃透中央精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分析改革的利弊得失,科学评估改革的影响和效果,确保改革的总体效益大于成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贯彻落实,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创造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顾大局、想长远善于算长远账。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注重改革的可持续性,就是务须顾大局、想长远,务须从全局角度看得失、论成败,甘愿舍“小我”,吃得了“眼前亏”。党员干部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算账,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拿出算大账、谋长远的胸怀,拿出重实干、敢担当的气魄,坚决从“速度情结”“GDP崇拜”“换挡焦虑”中摆脱出来,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摆脱出来,从错误发展理念和片面的政绩观中摆脱出来,从“打肿脸充胖子”的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中摆脱出来。坚持以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子孙后代福祉为衡量准则,既因应外部挑战,又激发内生动力,使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算账”说起来容易,“算好了”不易,能不能算好发展这本账,考验的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担当。算好改革的大账、总账、长远账是广大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持。(文/黄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