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把准“绿”优势,筑牢能源安全新屏障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唐代远 发表时间:2024-06-12 11:21
金羊评论  作者:唐代远  2024-06-12
把握绿色低碳大势,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

把握绿色低碳大势,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能源行业关系民生福祉,诸如供电供热有没有污染空气、是不是破坏环境、产生多大的噪声或辐射,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是否清洁、美丽、安全的感知和判断,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够不够充实、有没有保障、能不能可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需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以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低碳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全面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

逐“绿”前行,厚植“底色”。当前,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能源技术迅速迭代,降低了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促进了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正如深圳、重庆、福州……越来越多的“超充之城”如雨后春笋加速涌现,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背后,是绿色清洁能源的强力支撑。此外,在装备制造方面,目前中国已培育出一批国际一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全球前5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有4家中国企业,前10家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里有6家中国企业,成为稳定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而在新能源产业的不断推进中,打造低碳绿色的未来城市模板,更需要探寻产业新质生产力,让新能源产业托起绿色低碳城市未来。

大道之行,实干为要。要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目标,需要国家、区域、个体共同发力,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过去十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利用大国。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着眼未来,我们既需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也需要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绿色、清洁、高效、优质、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征程上,锚定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持绿色低碳方向,走稳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能源基础,推动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繁荣、宜居的世界。(金羊网 文/唐代远)

编辑:刘嘉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