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深耕基层磨炼四“功”之“能”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缑丽君 发表时间:2024-06-14 16:28
金羊评论  作者:缑丽君  2024-06-14
基层干部不仅需要“老黄牛”的任劳任怨精神、“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拓荒牛”的无畏困难精神,还必须在深耕基层中磨炼四“...

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基层是一座“大熔炉”,基层干部不仅需要“老黄牛”的任劳任怨精神、“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拓荒牛”的无畏困难精神,还必须在深耕基层中磨炼四“功”之“能”。

磨炼“嘴上功夫”,确保“开口能讲”。“言为心声,语为人表。”言语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基层干部身处一线,常常需要与群众沟通交流,解释政策,解答疑惑。“嘴皮子”功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策传达的效果,群众理解的深浅。要知道,胸有成竹才能侃侃而谈,肚里有货才能言之有物。因此,基层干部当勤学苦练,磨练自己的口才,使语言既准确又生动,既严谨又易懂。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学习各类政策文件、规章规定,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努力成为张嘴能说的党员干部,切实将惠民利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学会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话”解答群众问题,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进一步提高惠民利民政策的知晓率。

磨炼“手上功夫”,确保“提笔能写”。“文以载道,笔以传情。”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是情感的流露。“能写、会写、写得好”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年轻干部一般都干劲足、学历高、知识储备丰富,领导喜欢将写材料的任务交付给我们。握笔之力,写字之技,需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不断锤炼自己的文字功底,使笔下的文字既规范又生动,既深刻又易懂。还需要我们深入一线才能掌握一手资料,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带着问题去调研,掌握困扰群众的痛点问题,找到工作中的堵点所在,扎实做好调研成果转化。“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才能厚积薄发、不断进步,让青春无悔,让人生无憾。

磨炼“头上功夫”,确保“问策能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智慧的源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在应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时,基层干部要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问题,下到基层都是办法,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迈开步子、撸起袖子,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多去了解基层发展的潜在优势和不足短板,做到近的远的都去走访了解,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使自己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要始终保持眼睛向下、脚下踩泥的精神,把一线作为成长的主战场,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智取胜,以策应变,让困难迎刃而解,让问题烟消云散。

磨炼“脚下功夫”,确保“遇事能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锻炼能力的最佳途径。基层接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群众,年轻干部不论身处什么岗位,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工作的距离。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研究的本领。始终用“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善思善成中做工作上的行家里手。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亲身体验,亲手实践。在持续深入群众中听民声、察民意,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心换心,敢于担当,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打通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找准症结、有的放矢,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破解难题,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有结果,充分利用基层这片“良田沃土”汲取营养,将基层锻炼作为人生路上的宝贵一课。(金羊网 文/缑丽君)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