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咬定青山不放松,实现科技强国新愿景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发表时间:2024-06-25 11:43
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2024-06-25
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不移,砥砺前行。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是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授予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抹下浓浓的一笔,成为科技进步的前行动力。

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不移,砥砺前行。在长期的科技实践中,我们培植出了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表现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这届大会上,有2位科学家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是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2位科学家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实至名归。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心系祖国,勇于攀登,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以邓稼先、钱学森为榜样,成为中国科技现代化的生力军,2位院士不过是我国万千杰出科学家的典型代表。科学家精神已经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向“新”而行,创新发展,锻造更多创新型科学家。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通过不断的创新,可以推动科技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进而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创新是灵魂,无创新则无发展。“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我们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活创新手段,完善创新措施,着力营造一种创新社会氛围,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创新,我们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才会越来越近。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做新时代的追光者。奋力攻关,找弱项、补短板,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面对日新月新的科技新时代,我国的科学技术面临着空前挑战,在一些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还存在着“卡脖子”受制于人的情况。面对这种科技困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责任担当意识,用心用情破解世界难题。“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只有十多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时不我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光不负赶路人,踔厉奋发向未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一种只争朝夕精神,与时间赛跑,与速度争先,砥砺初心,勇毅前行,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早日实现科技强国的社会愿景,真正实现科技强国的自立自强。

新征程,新使命;新时代,新作为。科学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攀登科学高峰需要一往无前的奋发进取精神。“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035年建设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衷心希望我国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现代科技强国做出新贡献。(金羊网 文/李红军)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