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筑牢防汛抗洪救灾“及早预警”这第一道防线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唐代远 发表时间:2024-07-27 11:30
金羊评论  作者:唐代远  2024-07-27
让在线监控和实时提醒更有“手段”,得以更高效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7月25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高响应速度,突出防御重点,盯紧基层末梢,提前果断转移危险区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七下八上”关键期考验着国家防汛减灾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获得较大提升。据《中国防汛抗旱公报》统计,2011年至2020年,我国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河流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从2011年的260条增加到2020年的836条,而洪涝灾害受灾人口从2010年的21084.68万人次减少到2020年的7861.5万人次,死亡失踪人口从4225人减少到279人,直接经济损失占比从0.93%减少到0.26%,应对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防汛抗洪救灾,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更加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要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而这都离不了精准预警,预警精准度越高,防、抗、救才能越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及早预警是筑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从2022年初,国家防总办公室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地方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基层防范应对极端暴雨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重点在预警信息接收反馈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突出抓好暴雨预警‘叫应’机制”;到2022年6月,应急管理部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关于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气象红色预警‘叫应’机制”,标志着“叫应”机制作为应急预案管理中的关键一环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再到2023年4月,中国气象局建立的全国预警叫应联动信息平台开始业务试运行,已有30个省份1.7万余条信息报送至该平台,天气实况、预警、叫应、联动等情况数据集约展示,让在线监控和实时提醒更有“手段”,得以更高效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防汛抗洪救灾不打无准备之仗,广大党员干部当做足“考前准备”,要绷紧“思想弦”、挑起“责任担”,无论是否已经经历强降雨过程,都要有“防患于未然”之思,在严防漏洞、精准巡视、实时监测、关注预警、加强演练中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提前考”,对区域地理状况、自然环境、灾害险情、居民情况等做到“门门清”。各级防指和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要强化预警预报和会商研判,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信息,加密预警预报频次,提高降雨落区和量级的精准度,特别要加强局地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短临预报预警。还要重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实时监测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提升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联动配合等能力,让防汛救灾抢险更智慧、更高效、更科学。

然而,预警并非易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在不同区域,气象预测面临的难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山地、丘陵较多的区域,对降水量的预报误差比较大,对我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带来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突发性灾害的天气预报依然是世界性难题,对突发性短历时强降雨还无法做到精确预警。“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晰认识到,只有精准及时地让灾害预警信息落地到基层,基层才能立即作出响应和科学的行动,是减轻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就此而言,防汛抗洪救灾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需严阵以待、勠力同心。挺膺担当,把困难估计得多一些,准备工作考虑得充分一些,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高响应速度,突出防御重点,我们就一定能护江河安澜,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金羊网 文/唐代远)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