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算力生产力为引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玉梅 发表时间:2024-08-11 22:27
金羊网  作者:张玉梅  2024-08-11
发展算力生产力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在大模型时代背景下,算力作为核心生产力要素,已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杠杆。发展算力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迁,更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内聚集了众多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科技等多个尖端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算力有着本质上的高度依赖。算力不仅是驱动企业创新加速与品质提升的催化剂,更是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向国际创新中心蜕变的核心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创新中心的关键在于发挥其虹吸效应,集聚全球范围内顶尖人才、资本、技术资源,搭建起世界级创新平台。算力不仅能够加速国际创新平台构建进程,确保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速流转与高效配置,更为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迈向国际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创新要素基础;作为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的重要枢纽点,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能够整合区域内外算力资源,缓解供需错配效应,提高算力资源使用效能,还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创新合力,助力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先发优势。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的算力生产力正焕发蓬勃生机,其发展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与障碍。粤港澳大湾区应从推动算力资源整体协同、降低算力能源消耗、提高算力服务市场适应性、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水平、完善算力产业生态等方面,加快发展算力生产力,进一步释放其助力国际创新中心建设的引擎作用。

推动算力资源整体协同,是粤港澳大湾区算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举措。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资源分布表现出非均衡性,表现为重点实验室是算力研发资源的核心掌控者,大型企业是提供算力平台、技术资源的主导力量,大型城市是算力基础设施优先部署的地理战略点。例如,鹏城实验室成功研发的“鹏城云脑”系列,已积累了其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算力研发领域的先发优势;华为自主研发的鲲鹏处理器也已在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企业中确立领先地位,能够支持全球范围内高性能算力需求;而广州、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算力基础设施资源显著优于周边城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算力资源协同,能够缓解算力研发、技术与基础设施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有助于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算力效能,提高算力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加强算力政策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算力发展规划, 明确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实验室、企业、城市的算力定位与分工。通过加大对算力关键核心技术投入、出台算力研发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向中小企业发放“算力券”等措施,引导算力资源向基层研发组织、中小型企业、资源匮乏城市流动,消弭粤港澳大湾区内算力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二是建立完善算力交易市场体系,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平台,实现对湾区内部算力资源的动态监控,透明化呈现市场中算力供求双方信息,探索多样化算力交易计费机制、交易合约制定、平台搭建,使算力资源在市场上赋价流通。建立完善算力交易市场,一方面,可量化算力资源,便于买方将算力资产入账;另一方面,可依托算力交易市场竞争倒逼卖方持续创新,优化算力资源成本,降低算力资源使用门槛,最终凭借市场机制引导算力资源均衡流动,缓解算力资源分布不均衡。 

降低算力作业能源消耗,是粤港澳大湾区算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建设密度最强的区域之一,经济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天量算力需求。为应对激增的算力需求,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数字政府2.0”与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等大规模数据中心纷纷落户湾区。但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行需要以高能耗为代价,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和筹划给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因此,降低能源消耗是粤港澳大湾区算力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算力能源消耗并提升环境友好性。粤港澳大湾区储存了充沛的地热能和太阳能资源,可采用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达到降低算力能源消耗的目的。二是发展绿色算力技术,夯实算力能源消耗降低的技术支撑性。液冷和余热回收是绿色算力技术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与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能够为液冷技术的研发提供技术后盾,为余热回收技术的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采用绿色算力技术,可直接降低算力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三是优化算力能源效率比,提升算力能源消耗降低的硬件智能性。一方面采用高性能数据中心服务器,有效减少算力能源消耗;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显著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优势,可据此构建数据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加速数据中心智能化运营,实现算力供需双方精确匹配,可间接降低算力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 

提升算力服务市场适应性,是粤港澳大湾区算力生产力发展的首要任务。 粤港澳大湾区内汇聚了丰富的企业生态和宽泛的行业范畴,形成了丰富的算力应用场景,而各场景释放的算力需求差异显著,现有算力服务无法对多场景算力需求做出敏捷响应。因此,提高算力的市场适应性,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质量算力的前提要件,应从算力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优化,逐节提升算力服务的市场适应性。一是强化算力研发前瞻性,粤港澳大湾区凭借优越的科研创新环境,具备攻关算力关键核心技术的优势,应持续在量子计算、光计算等前沿算力技术上寻求突破,提前布局算力高端市场,提升算力服务与未来市场的贴合度与适应性。二是提升算力流通效率性,粤港澳大湾区坐拥华为、腾讯等实力卓越的算力服务商,具备在算力流通领域开发增强算力市场适应服务方案的可能性。如可针对特定行业定制算力解决方案,拓宽算力产品线,从而大幅缩短算力服务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粤港澳大湾区可构建统一算力服务平台,引导更多算力开发者、服务商入驻,丰富算力服务生态;通过提供多样化算力服务,强化算力服务与市场需求的互动性,增强其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概率,进一步提升算力的市场适应性。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可通过构建算力交易市场,降低不同业态算力服务市场进入门槛,增加算力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接触面,提高算力服务普惠性,进一步提升算力服务的市场适应性水平。三是强化算力应用融合性,粤港澳大湾区优越的人工智能发展基础,能更深层促进算力与数据的深度融合,释放数据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算力服务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水平,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算力生产力的现实需要。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算力网络一体化工程的重要枢纽点,其中,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建立旨在提升湾区内部算力网络的一体化水平,实现算力像电力、 水力一样分配和流转。但因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程度不足,导致数据传输存在卡点、堵点,限制了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枢纽功能发挥,使其庞大的算力设施未转化为算力服务输出。因此,现阶段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水平,对粤港澳大湾区算力发展尤为重要。一是在政府引领层面,一方面, 政府应加强对数据中心的审批与监管,引导地方区域对数据中心进行科学投资,从源头上控制算力基础设施的无效投资、过度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出台算力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减少因数据中心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多标准造成的区域算力基础设施衔接脱轨问题,增加不同业态间算力资源流动性水平,疏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卡点堵点,优化算力产业协同水平,为算网一体化水平提升夯实基础,为粤港澳大湾区算力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提供政策指引。二是在市场调节层面,一方面,建立算力交易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算力基础设施输出为算力服务的能力,减少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完善算力交易市场退出机制,对落后、闲置的算力基础设施进行淘汰和更新,提高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效率。 

完善算力产业生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算力生产力的战略方向。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算力发展仍存在算力产业布局错乱、技术体系不成熟、市场机制发展不健全、基础设施不配套等产业生态问题,要发挥算力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的引擎作用,就必须对湾内算力产业生态进行系统完善。一是聚焦算力产业链全链,优化算力产业布局,政府应积极优化算力产业链布局,对算力硬件生产、算力平台搭建、算力服务提供等各个算力产业链环节进行完善,加强算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水平,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算力产业链中,丰富算力产业生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产业链竞争力。二是聚焦算力产业链上游,实现高端算力突围,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算力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对算力关键技术与核心设备的研发投入,实现对高性能计算芯片、高效能服务器的自主可控水平,提升算力产业链韧性;粤港澳大湾区应构建多层次算力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研究型大学、高等职业学校等多种途径培养算力发展复合型人才,充实算力产业发展人才库;同时,算力研发应紧跟市场需求,应以市场需求反馈技术研发方向,构建前瞻性技术资源库;最后,加强算力技术研发国际合作水平,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算力研发交流与合作,全面实现高端算力技术破局。三是聚焦算力产业链中游,创新算力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应优化算力创新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算力试错环境,提供丰富的算力实验资源与平台支撑,创新算力发展模式。四是聚焦算力产业链下游,提升算力转化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算力产业创新端与产业端衔接水平,通过联合实验室、技术转化中心推动算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形成从算力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的良性循环,提高算力转化能力,培育算力产业创新生态。 

(作者是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助理教授)

注:本研究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与政策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