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做优做强“土味”,让“富民产业”撑起农民红火日子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一泓 发表时间:2024-08-20 11:16
金羊评论  作者:一泓  2024-08-20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近日,宁夏闽宁镇迎来了酿酒葡萄采摘季,葡萄种植园格外热闹,上百名工人穿梭在园中,将一串串色泽诱人的葡萄采摘装筐。从一颗葡萄到酒香盈袖,闽宁镇实现了葡萄酒生产流程全面布局。如今,当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农户种植葡萄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葡萄酒特色产业开拓了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从一域到广袤乡村,小苹果、小茶叶、小木耳、小黄花撑起“大产业”……一个个“土特产”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多彩铺展。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培育叫得响卖得好的土特产,成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一招。各地也更加尝到“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产,打开一片市场新天地”的甜头,在壮大产业链价值链上下功夫。江苏挖“土”做“特”,孕育出灌云芦蒿、桃林西红柿、张店葡萄等地方“土味”,让“一产”的生产环节从一开始就精准瞄准市场,通过接“二”连“三”深耕细作,实现加工业的“二产”,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打牢了产业根基,实现农业效益提升,村民钱袋子也鼓起来了,蹚出了农民致富的宽路子。

一份份土特产,不仅深植着难以割舍的乡愁情怀,更映照出庞大消费市场需求的镜子。中国幅员辽阔,地域间气候迥异,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打造各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聚焦于特色挖掘,致力于品质提升,通过依托优质资源深化“差异化”与“特色化”策略,就能够为乡村振兴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市场蓝海。从宁夏中宁枸杞的享誉四方,到河北迁西板栗的甜美传说,再到江苏盱眙小龙虾的火爆热销,越来越多的顶流“土味”出圈,一个个鲜活案例无不昭示着:一个特色产业能够撬动一个经济板块的繁荣,可带动一方百姓走向富裕。因此,产业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而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龙头带动,补齐产业链条,创新业态模式,树立品牌形象,则是写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的关键落笔。

改革为人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土特产”托起致富“金饭碗”,如柳州螺蛳粉、秭归脐橙、五常大米、金乡大蒜等“土味”人们耳熟能详,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培育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0个,一批批新建、续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涌现,推动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土特产”正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新引擎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部分地区在发展土特产业时正遭遇一系列现实挑战:产品特色缺失,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准入门槛低,易引发盲目跟风,导致“果贱伤农”的困境频发。一道道现实难题,亟须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措施,鼓励创新,探索实践,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土特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精准定位,深挖“土”之潜力,凸显“特”之魅力,在“产”字上深耕细作,就要培育更多独特、优质且竞争力强的土特产,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培育更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金字招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内动力。(金羊网 文/一泓)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