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思本,饮水思源”。把老百姓当“亲戚”,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这既是一种政治觉悟,也是一种人生感悟。把老百姓当“亲戚”,才能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体会老百姓的心情。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干部大都有与贫苦百姓同吃一锅饭的经历,穿过老百姓在油灯下千针万线做成的布鞋,因而对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像“走亲戚”一样,带着一颗真心与百姓“勤走动”,为民解忧,为民排难,切实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走出百姓的“向心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古语道出了人民乃国家之根本,根基稳固则国家安宁的真谛。各地在“走亲戚”活动中,党员干部们深刻践行了这一理念,将群众视为亲人,以实际行动筑牢党群关系的坚固基石。他们不仅是在节日里送去温暖,更是在平日里,通过一次次的走访、一次次的交谈,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与思想动态,用真诚与耐心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这种超越血缘的“亲戚”关系,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与依靠,也让党的声音更加贴近民心,党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古语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源自于不懈的努力与积累。这些“走亲戚”活动,正是通过党员干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与努力,不断深耕厚植民心。他们不仅在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开展集中走访,更是在平时的日子里,保持与“亲戚”的密切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变化。这种持续性的关怀与帮助,让群众深刻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与力量,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党员干部们的每一次走访、每一句问候、每一项帮扶措施,都像是一粒粒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走亲戚”,就要带着一颗真心,和百姓坦诚相待。俗话说“见面三分情”,有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面对面沟通。深入的沟通中,不但能帮助干部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能让双方打开心灵,坦诚布公。许多事情,因为这份坦诚,也就有了“换位思考”的可能,干部理解群众的顾虑,群众了解干部的不易。问题解决起来更具针对性、彻底性,解决的时候也更容易得到群众的支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警示我们,民心向背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无为市“走亲戚”活动正是基于对这一深刻历史教训的汲取,通过精准施策,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建立详细的结对工作台账,到实施“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每一步都体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意,针对每户“亲戚”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确保帮扶措施精准有效。这种“对症下药”的帮扶方式,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更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衷心拥护。(金羊网 文/王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