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如约而至。
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亘古不变的中秋明月,已转化为一种厚重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饮桂花酒、吃月饼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的乡风民俗、诗词歌赋,蕴含的家国情怀、对故乡故土的爱,影响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感认知,已经潜移默化地转化成为中华民族鲜明夺目的文化标识、精神象征。
文以载道,成风化人。带着“中国气息”“中国味道”的传统节日,不仅贴近国人的生活,更容易让国人在耳濡目染中理解、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一明月、一家人、赏明月、吃月饼、聊亲情……中秋节,这些寓意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场景,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接续上演的“中秋诗会”“诵读经典”等文艺节目;有关“中秋节”的亲子旅游、主题表演等活动……一件件精彩纷呈的推介方式和文旅活动,让中秋文化在传承弘扬中更加生动立体、更具质感,更加深入人心。我们要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标识,持续提炼和展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呈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让中华儿女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互联网时代,科技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线上,一些互联网平台推出了“线上祈福”、“虚拟赏月”等活动,为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人们提供寄托思念的方式;在线下,一些景区推出了AR互动体验,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景区内的特定场景,观看虚拟人物表演、参与互动游戏……从“线上祈福”到“线下体验”,科技赋能,让传统节日更具仪式感。不论是虚拟偶像、数字藏品等全新元素融入主流媒体的中秋传统节日宣传,还是全景式、立体化展现“中国式烂漫”的中秋奇幻游等视听盛宴……科技赋能,不仅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容,也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近、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实践不断证明,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传统节日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实现互动式体验和沉浸式表达,不断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一定能让传统节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秋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以贯之传承好中秋文化,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从2017年开始,每年中秋节前后,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都会联动举办“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文化活动,向各国民众阐释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幸福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的亲情观、家庭观、价值观。奋进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探索传统节日文化IP的活化模式,加强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文化新媒体中的传播,让更多海外友人获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机会,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华儿女共赏一轮明月、共品一种家国情怀。期待各地持续挖掘中秋传统文化内涵,擦亮中华文化瑰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金羊网 文/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