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聚焦人民冷暖、百姓幸福,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倾注于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烙印时代气象,才能绽放出文艺的精神光芒;立足人民群众这个“源头活水”,根植现实生活、把握群众意愿、引领时代潮流,才能让文艺释放新时代魅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艺的一切创作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人民。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才可放飞想象的翅膀。关在象牙塔里只会“把指甲盖绞出水来”,让文艺灵感与创作激情成为“枯竭的溪水”。扎根人民、贴近基层、走进人间烟火,才能寻找无穷无尽的文艺创作素材。如柳青蹲点皇甫村14年创作《创业史》,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深入了解,让笔触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所见,将热爱人民贯通到文艺创造之中,才能以文艺方式解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灵魂之问,让笔端妙笔生花、入木三分、激荡人心。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塑造正确的历史观、人民观、文艺观,让文艺“源头活水”绿色生态,才能激浊扬清、去芜存精、匡误祛谬。网络信息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纷繁杂芜的观念与个性,难免滋生一些假丑恶等现象。如何解答与反映这些问题,必然得坚持主流价值观,让主旋律与正能量成为标尺,否则“人云亦云”、极端偏见、傲慢无知、粗制滥造、随波逐流,定然让文艺陷入“为了文艺而文艺”的泥淖。故此,扎根人民群众“源头活水”,正是运用历史观、人民观、文艺观点亮文艺之路,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以光明驱散黑暗、用善美战胜邪恶,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追求美好、笃定前行。
好的文艺需要“剐烂苹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审视。艺术统一的标准,但文艺有本质的要求,即经得起人民评价、实践检验。一方面文艺不能趋炎附势、追逐“流量”,被市场效益牵着鼻子走,沦为市侩主义的“商品买卖”;另一方面,笃定文艺的审美情趣与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既有攀登文艺高峰的精神底色,又有衔接市场考验的穿透魅力,更有浸润人心、荡涤灵魂的群众基础。总之,让群众成为文艺创作的“指导员”与“剧作者”,才能赋予文艺气质底蕴与顽强生命力。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文艺贴近人民融入生活才能释放能量。让文艺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顺应人民意愿、讴歌奋斗时代、书写繁荣景象,从人民伟大实践和创造中汲取文艺养分,反过来进行美的沉淀和美的积累、美的发现和美的文艺创作,激励亿万人团结奋进、拼搏进取、锐意创造,凝聚矢志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合力与精神伟力,奏响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文艺强音,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文艺新荣光。
(金羊网文/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