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国新增优质学校1736所;全国共有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等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35万个,满足群众家门口的高品质文化艺术需求;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新的一年,“依法治国”“就业”“乡村振兴”“医疗”“高质量发展”“养老”“教育强国”等入选十大热词。
“热点词语”,顾名思义是说的人多了,关注的人多了,而人民群众既然在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事情上关注度高,民意在哪里,党的事业在哪里,党员干部去哪里。民之所需,政之所兴,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呼声当成服务的第一信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群众的呼声,让一件件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员干部读懂“热点词语”,立足岗位职责定“目标”。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每个岗位的职责是明确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民服务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要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要求。从人民群众的热点词语中,党委政府要思考,群众的满怀期待是什么,群众的不满意在哪里,从而结合各个部门的职能职责,梳理出2024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目标。
党员干部解读“热点词语”,立足民生需求定“任务”。读懂了热点词语,就必须要解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疑惑,对于当前的一些安排和部署是什么,会在今后的大方向上有什么样的支撑行动。比如,将更多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探索推进全民健康数据管理,以及嵌入式社区服务,社区老年食堂、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等,让人民群众有信心。
党员干部读好“热点词语”,立足为民之责定“成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党员干部要能够抓实、抓细、抓好为民的事业,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党员干部要用心沟通,用劲服务,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交出时代和人民群众满意的高分答卷。
民呼我应、民说我办、民惑我解,党员干部要当好勤务兵,做好服务工作,在为民、惠民的务实工作中,为人民群众办好心上事,解决闹心事,让群众的幸福感喜上眉梢。(谢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