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骨架”。今年以来,在“两新”政策推动下,我国工业、建筑、市政、交通、农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加快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有力拉动了投资增长、促进了产业发展、释放了内需潜力、支撑了绿色转型。
设备更新,政策护航。从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方案,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作出系统部署;到今年7月,统筹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增规模、扩范围、降门槛,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再到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工业设备、用能设备、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设备更新实施细则以及配套政策……自“两新”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加快建立政策体系,推动设备更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各地也围绕工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重点领域,出台政策细则,加速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江西重点聚焦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老旧营运货车和老旧营运船舶三大领域,实施城市客运车辆电动化替代、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等行动;宁夏采取做好政策研究、供需对接、保障服务、示范引领、区、市、县、园区协同联动等多种举措,鼓励企业把握机遇加大更新改造投入,做好设备供需对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8%,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4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2%。
加快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有利于从供给端促进产业升级,也持续激发着需求潜力,相关政策效应正向供给部门传导。对相关企业来说,新设备替换旧设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在四川成都,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乘着设备更新的政策东风,相继开展了融合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设备的升级和更新,目前已经实现从采购到质量控制全流程智能化运营管理;在山东潍坊,奥司特工贸有限公司借助设备更新政策,引进一整条静电喷涂流水线,将园林机械产品年产能提升至3万台,今年企业产值预计增长15%以上……实践充分证明,有效提升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积极性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因地制宜、细化政策,着力形成更新换代的内生动力和规模效应,让“老树发新芽”,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工作就会既利当下,又惠长远。
也应看到,设备更新往往资金投入大、改造周期长、收益见效慢,一些有意愿的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达不到项目申报门槛等,无法享受政策红利。江苏推出担保总规模200亿元的“设备担”,单户企业担保额度最高5000万元;宁夏取消“设备更新申报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要求,让经营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和金融活水……各地因地制宜,采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和担保补贴等多种方式,扩大了企业覆盖范围、提升了企业设备更新能力,激活了企业投资潜力。初步统计,广东、四川、山东等21个省份出台了设备更新补助政策,江苏、湖北、湖南等18个省份出台了贴息政策。进一步推进这项惠企利民的工作,就要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持续拓宽融资渠道,注重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强化供需对接,撬动更多市场资金,进一步打通政策堵点,释放潜在需求。
大规模设备更新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面对机遇,各地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各部门责任,形成最大合力,调动市场活力,着力形成更新换代的内生动力和规模效应,跑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加速度”,就一定能有效满足当下发展需求,更好塑造未来竞争力。
(金羊网文/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