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激活新质生产力,打造岭南文化品牌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凤亮 发表时间:2024-10-24 08:20
金羊网  作者:李凤亮  2024-10-24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是促进广东文化创新的重要引擎,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之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表现形态,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其悠远广博的内容为以文化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文化产业提供内容支撑;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华夏哲思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持。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是促进广东文化创新的重要引擎,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之一。近年来,广东赓续岭南文化,加快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中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新篇章,推动岭南文化绽放了新光彩。

一、岭南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人民集本土之特色、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所形成的具有包容、创新、多元、务实、开放等特性的先进文化,是一种集华侨文化、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商贸文化等为一体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与其他文化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岭南文化所承载的丰富历史传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现出的新的价值和生命力,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动力。近些年来,随着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迈入新阶段,岭南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激发了广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增长6%,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另外,以粤剧、醒狮、咏春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符号频频出圈,特别是“中华战舞”英歌舞在英国伦敦的演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英歌舞热潮,这些都是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的表现形式“出圈”“出海”的缩影,展现了岭南文化源源不断激发文化创新与全球交流的潜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坚定自信。

二、以创新思维打造岭南文化品牌

文化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驱动、以高科技为支撑、以高质量和高效能为指引,以文化创作生产为核心内容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是打造岭南文化品牌的核心力量。文化新质生产力以文化劳动者、文化劳动资料、文化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突出表征。故而,应以创新岭南文化来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三要素”的提升,持续擦亮岭南文化品牌。

劳动者方面,文化人才是文化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加快建设新型文化人才队伍,才能为打造岭南文化品牌提供重要支撑。一是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要通过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地方民俗的体验等,加强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在高等教育阶段,优化设置文化相关专业,加强跨学科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强化爱才意识,打造用才高地。“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文化企业要尊重人才,破除唯学校“出身论”,树立“以创新价值和实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健全容错机制,营造惜才、爱才、敬才的氛围。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机制,做好引才、留才工作。政府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柔性引才、精准引才和开放引才,特别是对文化与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同时,强化各类措施,有效地留住岭南文化人才。例如,可以通过设置非遗人才传承、非遗工坊传承等相关补贴,并且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等举措,来进一步留住青年“守艺人”。

劳动资料方面,文化劳动资料是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包含文化劳动工具、文化基础设施等。打造岭南文化品牌,不仅要开发和运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生产工具,而且要着力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文化基础设施。一是加速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化生产的渗透。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能和质量,也重塑了文化产业链的应用场景。因此,要加强岭南文化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创新岭南文化表现形式。例如,可以将粤语歌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让AI全面参与粤语歌曲的制作流程,创作出更加新颖且富有创意的音乐作品。二是加强技术的突破,形成新技术工具。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成为引领岭南文化发展的关键变量。要加强文化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坚,形成革命性数字技术工具,不断扩展数字技术在岭南文化产业的应用转化,夯实岭南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数字根基。三是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新型文化基础设施。数据是形成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要大力推动岭南文化资源数字化,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利用,建立以数字博物馆、网络图书馆、智能文化体验馆为主体的新型文化基础设施。

劳动对象方面,文化劳动对象是文化生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打造岭南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技术的运用拓展了文化生产的边界,文化劳动对象由有形领域拓展至无形领域,文化应用场景也持续增多。“文化+科技”更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涌现了一批文化新业态。打造岭南文化品牌应加快推动岭南文化新业态的发展。一是加快构建“岭南文化+”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强岭南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以岭南文化为内核的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科技新业态;同时积极探索岭南文化与战略性产业、未来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重视岭南非遗的活化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岭南非遗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培育“非遗+旅游”新业态。三是聚焦岭南文化,深耕优质内容。文化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依赖于高质量文化内容的支撑。为此,应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元素,运用创新手段,孵化一系列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文化新业态。

三、焕新岭南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传统和现代的关系。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这为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焕新岭南文化提供了方向指南。传统与现代看似是一对矛盾体,但二者之间是相互融通、相互依赖的关系。传统是现代的根基,而现代是传统发展的延续。焕新岭南文化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找准岭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运用现代技术在新的文化空间中培育和创造新的文化业态,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实现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辩证看待岭南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有扬弃的继承,使之与现代文化相互融通。舞剧《咏春》的出圈爆火就是很好的例证,它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是文化和科技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与科技的关系从单向的科技赋能逐渐走向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如何焕发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实现其持续出新、出圈的秘诀在于正确处理文化与科技关系。这就要求以岭南文化为底蕴,运用数字技术让岭南文化活起来。当前,广东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涌现了数字文旅、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文化新业态,这无疑体现了岭南地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彰显了其对科技融合的敏锐洞察和积极拥抱。

三是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传承与创新是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新则是文化传承的价值彰显。焕新岭南文化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强调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去发展岭南文化,既要不忘本来,也要与时俱进,让岭南文化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例如,广州永庆坊的独特魅力便源于其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创新的包容,正是这种将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的理念,使永庆坊成为广州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韵味与时代活力。

(金羊网文/羊城晚报评论员李凤亮)

(作者是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