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秋收接近尾声,主产区的粮食收储工作也正有序展开。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释放多重利好消息。其中,令人们无比振奋的是: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预计首次超过1.4万亿斤,实现高位增产。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农业“金扁担”越挑越稳,为广大农民注入坚强信心,为全社会发展好经济等提供坚实保障,进一步彰显“农业稳、全局稳”的“粮食价值”。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前,全国秋粮收获进度超过八成,绝大多数秋粮已实现“颗粒归仓”。吉林水稻收获九成以上,在双辽,当地采用了水稻有序机械抛秧技术,加上良好的田间管理,今年实现增产13%;内蒙古秋粮收获目前已超1亿亩,在沿黄灌区的水稻种植基地,预计水稻平均亩产达550公斤……各地不断传来丰收喜讯,粮食丰产增收,已成定局。定局的底气,源自季季收获,春华秋实。看夏粮,今年夏粮产量2995.6亿斤,是近9年增产最多的一年;看秋粮,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看全年,各地田间地头传来“单产提升”的喜讯,全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从去年只有玉米扩大到今年的玉米和大豆……广袤的田野上,正将“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中国人的“碗里”装满中国粮,有基础、见实效,端稳端牢手中饭碗的愿景,进一步照进现实。
每一粒粮食,皆来之不易,可谓“粒粒皆辛苦”。增产丰收的背后,是广大农民不负农时、一茬接一茬奋斗出来的,是全国上下下好“一盘棋”,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影响“拼”出来的。今年来,我们曾遭遇华南“龙舟水”、超强台风,长江中下游“暴力梅”,黄淮海干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天气,东北出现了阶段性的低温、极端暴雨等,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影响。粮食安全牵动人心。我国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多发频发,粮食生产却为什么还能夺得丰收?
拉直问号,不妨拉长时间的维度来感知。回望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历程,年年擘画出喜人的“丰”景图,个中的过程却充满着艰辛。农民起早贪黑,政策因地制宜,资金精准滴灌,各地加大灾害后补改种力度,“新农人”“田把式”“农专家”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里,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一体发力,才实现了增面积、提单产,绘就出当代最美“丰”景图。这背后,无不深蕴着中华儿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创新创造”的精神气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今年的粮食产量将首超1.4万亿斤,无疑是为新中国献上的最好礼赞,为已经过去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作出的最生动注解。粮稳天下安。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离不开广大农民。当前,秋收进入尾声阶段,各地当加大施策力度,统筹做好秋粮购销工作,建立健全包括最低收购价、储备轮换、关税配额等在内的一揽子调控政策体系,让来之不易的粮食卖个好价钱,把“好丰景”化为“好收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来年种粮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政策支持、有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让每一粒粮食都“粮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粮食生产茬茬推进、环环相扣,需要节节发力,播种丰收不停步。秋收过后,紧接着就是秋种。“粮安天下,种子为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些都说明种子、肥料等要素的重要性。对此,各地从种子“芯片”的储备,到肥料的供应,再到农机、技术的支持等,都需要提前行动,进一步把技术种在“泥土”里,把汗水浇灌在田垄间,让大国粮仓装满颗粒饱满、金灿灿的“中国粮”。(金羊网 文/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