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生愿景”,共绘“幸福实景”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静 发表时间:2024-11-14 17:13
金羊评论  作者:李静  2024-11-14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生活更有质感。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奋斗共前行,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努力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民之所需,政之所兴。人民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清楚群众的想法是什么,需求和诉求有哪些。2024年,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入选“民生热词”,时代的“民生热词”一直在变,不变的是人民的幸福追求。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生活更有质感。回家的灯更亮了,出行的路更宽了,滨江路、公园、广场、体育场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起来了,菜市场、商超、城市书房和农村书屋等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阅读需求的场所布局好了,党委政府这一件件的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品质更高了。城市加快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公园提档升级,防洪堤建设,人民群众生活的品质也上去了。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生活更有保障。乱拉飞线充电及电动车进楼道等清理,在老旧小区微改造,安装了充电桩之后,算是真正的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不少小区依托大数据,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并且逐步的安装燃气报警器,默默的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开展“放管服”体制改革,延伸基层政务服务半径,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员干部“帮办代办”志愿服务,给群众办好实事。同时,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在一刻钟圈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生活更加便捷。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这是每一个家庭的牵挂,是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责任。将更多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去,探索智慧化居家养老平台的建设,建起来社区老年食堂、普惠性托育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以及社区暑期志愿看护班,让人民群众感受得到更大的幸福感。

民生福祉从来不是抽象表达,党员干部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构建“群众吹哨、政府接单、部门报到”的服务机制,让一件件实事接连落实,一幅幅民生愿景化为实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群众呼声,托起人民“稳稳的幸福”。(李静)

编辑:赵彦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