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党员干部要答好“六尺巷”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步履不停,真抓实干,绘就基层治理好“枫”景。
以“为了人民”起笔,答好六尺巷“是什么”之问,勾勒基层治理主体轮廓。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里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六尺巷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心灵的境界与礼让的精神上。安徽桐城深挖“六尺巷”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创新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内含“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六方面内容,分为“听、辨、劝、借、让、和”六个工作步骤。桐城人民从六尺巷故事中研磨出礼让的精华,提炼出谦和的内核,充分挖掘当代价值,古为今用,使其在当代社会关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以“依靠人民”运笔,答好六尺巷“为什么”之问,渲染基层治理精神内涵。当前,基层矛盾纷繁复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基层治理面临严峻挑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善于从传统治理经验中汲取智慧。这方面,各地有不少探索实践的优秀案例,比如,安徽黄山将徽派建筑中削去墙角的谦让理念,发展为基层治理“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山东曲阜提炼孔子思想,设置了村镇“和为贵”调解室。基层治理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经验,赋予传统经验更多时代内涵,结合地方治理实际,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让古人智慧更好造福基层治理。善于用好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能够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做到以让促和,化解纠纷。
以“服务人民”落笔,答好六尺巷“怎么办”之问,点睛基层治理深刻脉络。基层治理须践行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张吴两家最终依靠自身化解了矛盾,这说明群众有智慧、有能力化解自身矛盾。基层干部要动员起群众中的老党员、志愿者等群体,在村社区指导下,发挥带头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治理要坚持以德润人心。在村居的熟人社会,比起法治,道德治理有时更加管用。开展基层治理,要加强道德建设,借助抖音、B站、公众号等新传播媒介,宣传六尺巷等正面典型案例,弘扬传统美德,减少社会矛盾。基层干部更要涵养一颗拳拳为民的真心。引导他人践行美德的前提是自己应有更大的美德,作为基层干部,要把群众放心上,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用苦口婆心换知进退,用不厌其烦换明得失,用满腔热忱换懂取舍。( 何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