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将在海南三亚举办。眼下,运动会开幕在即。围绕“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这一基本定位,本届运动会的竞赛表演、服务保障等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力争为各族运动健儿、四方宾朋打造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鼓励、支持优秀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保护、推广和创新,并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本届运动会以“团结奋斗、扬帆征程”为主题。比赛项目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项目有18项,分别为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民族马术、民族健身操、攀椰竞速等。湖南代表团共派出340名运动员将参加除民族马术外,其余16个竞赛项目和7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参赛队伍和人数均创历届新高。
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建成体育强国的硬指标。近些年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大运会等,我国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屡创佳绩,在激发人们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极大激发了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增强了全民健身新活力。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延伸。为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发掘体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多元价值,我国加快了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步伐,这无疑为推动全民健身增添新动能,助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比翼齐飞。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借鉴现代体育项目规则和运动设计后,传统体育项目焕发出新的光彩,具备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的条件,如参照羽毛球等隔网运动设计的毽球、有“东方橄榄球”之称的花炮、将采蛤蚌和篮球规则结合而成的珍珠球等。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为让竞技体育与群众健身相得益彰,就要夯实群众体育基础。为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促进全民健身,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国、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持续发力。如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强健体魄、调节心情。尤其是各地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硬件”水平,助力全民健身工作实现“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459.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0.7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提前实现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6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各级组织通过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上传的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达24.6万个,约7183万人参与。2023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累计上线190余个赛事活动,直接参赛人数达2198万余人。
全民健身是各族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全民健身的征途不应止步于“有”,而应追求“优”。各族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健身意识也显著增强,且已由过去的“要我锻炼”变为现在的“我要锻炼”。近年来,“村BA”“村超”等“村味”体育赛事引发热议,更是鼓舞了各地办好群众体育运动的热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实践也印证,体育运动扎根大众才有生命力。随着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也会有更多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待唤醒,类似于“村BA”“村超”等现象级群众性体育赛事必将持续涌现,在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同时,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健身相得益彰,在助力传统体育兴旺火热起来的同时,不断推进健康中国乃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金羊网 文/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