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不久前在湖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富民产业,既要立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也要依靠科技进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还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新农具”提升农业效益、农产品价值。
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发展乡村产业,要避免“盲目跟风”“胡乱嫁接”,要聚焦特色农业产业,立足乡土优势资源,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乡村产业,更符合市场需求,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壤造就了不同的农业资源禀赋。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领头雁”,要主动扛起乡村振兴重任,在打造特色农业上下功夫,既要分析地域的特色,也要在对比中看到自己的优势特长,善于扬长避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能提升产业竞争力,让“土特产”变成“香饽饽”,催生乡村千万产业链,铺就乡村振兴路。
强化人才支撑,提升产业创新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要不断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这就需要强化人才支撑,既因村制宜,制定更详细的人才引进计划,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也聚焦农村产业数字化经营的新变化,着力将新质生产力嵌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过程,让农村现代产业的动力更足、活力更足。同时,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让他们主动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姿态,在广袤沃野不断创新,做强做大农村产业,跑出乡村全面振兴“加速度”。
坚持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后劲力。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既要全面挖掘乡土的资源优势,汇聚各类丰富的产业发展要素,也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才融合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壮大富民产业。同时,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利益联结机制,让分散的群众力量集中起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同时,乡村全面振兴必然面临很多的新挑战、新困难,以融合发展的方式,能够提升产业后劲,始终保持充足的力量,方能更好地向前推动乡村产业,让富民产业真正富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