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旅游,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赵丽娜 发表时间:2024-12-04 16:41
金羊评论  作者:赵丽娜  2024-12-04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为22.48亿,同比增加15.5%,乡村的吸引力毋庸赘言。

乡村的魅力从何而来?或许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景,或许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的闲适,又或许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热情。个中缘由难以一一道来,但数据已经记录人们的喜爱。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为22.48亿,同比增加15.5%,乡村的吸引力毋庸赘言。

坚持以特制胜,探索乡村旅游新路径。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承载着亿万农民的美好愿景和期盼。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承载人民群众的乡土记忆,镌刻他们的乡土情感。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保持“土乡土味”,以情感为纽带,激起人民群众的共情共鸣,方能让乡村旅游热起来、火起来。中国幅员辽阔,每一个乡村的资源都不相同,要满足新阶段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更好地实现以特制胜,就需要因地制宜,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着力构建新场景,打造更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树一个品牌,兴一域产业;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要“跳出乡村”抓产业,不断拓宽眼界视野,也让党员干部在外出学习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善于找到更适合乡村发展的旅游之路、产业之路。

盘活本土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新内涵。乡村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它们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作为乡村的灵魂,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要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到乡村振兴一线,全面摸底调研,弄清楚乡村资源,也要以“旅游+”的方式,将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等变为独特的旅游资源,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效应。促进乡村振兴,要为乡村旅游赋予美食、文化、体育、生态等丰富内涵,形成不同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发展,在促进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中,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提升农民的增值收益。

聚焦共治共富,开创乡村旅游新局面。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关键,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既需要党员干部扛起时代重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职尽责,也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团结群众、依靠群众,鼓励群众参与治国理政,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中,更好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找到工作的堵点、难点、痛点,厘清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党员干部的责任,处处做好示范和表率,在共治中营造好环境,推动共富共赢,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赵丽娜)

编辑:潘海辉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