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立法保护早茶,让岭南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发表时间:2024-12-06 11:37
金羊评论  作者:李红军  2024-12-06
未来,早茶文化传承或将进入立法层面。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在官网公布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共有30件立法项目,其中有许多“小切口”立法,例如初次审议的立法项目“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

早茶文化在广东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广东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广府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024年,广府饮茶被列入了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未来,早茶文化传承或将进入立法层面。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布的 2025 年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作为初次审议的立法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 “小切口” 立法聚焦于早茶文化,意义深远且影响广泛,不仅关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地域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的有力守护。

弘扬早茶文化,寄予人文情怀。早茶文化在广东地区源远流长,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数代人的情感记忆与生活方式,一壶香茗,几笼点心,亲朋好友围坐一桌,谈天说地,在袅袅茶香中开启新的一天,或度过悠闲的午后时光。这种独特的社交与饮食场景,构成了广东人生活画卷中最具烟火气与人文情怀的部分。如今,广府饮茶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将其传承纳入立法层面,更是将早茶从单纯的饮食习俗提升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

弘扬早茶文化,赓续岭南文化基因。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立法为早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快速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西方饮食文化的冲击、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都使得早茶这一传统习俗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年轻一代可能更倾向于便捷的快餐文化,而一些传统的早茶制作工艺、礼仪习俗等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通过立法,可以规范早茶的制作标准、经营模式以及文化传承方式,确保那些经典的点心制作技艺,如虾饺、叉烧包、肠粉的制作工艺得以代代相传;也能让早茶中的礼仪文化,如斟茶礼仪、让座文化等在现代社会中延续,使早茶文化的精髓不被时间淹没。

早茶文化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社会层面,早茶立法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早茶桌是广东人交流情感、洽谈事务、分享生活的重要场所,它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立法保护早茶,实际上是在维护这种独特的社交生态。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在早茶店里感受到广东人热情好客、包容友善的性格特点。而且,早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从茶叶种植、点心制作到餐饮服务、旅游体验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早茶文化助力国际交流,是一张岭南靓丽名片。从城市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的维度考量,广州早茶是广州乃至广东的一张亮丽名片。当人们提起广州,往往会联想到早茶。立法保护早茶,就是在塑造与传播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早茶文化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通过品味早茶来深入了解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人文风情,提升广州在全球文化版图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城市的文化吸引力与竞争力。

立法保护早茶文化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立法只是保护早茶文化的第一步,后续的实施与监管至关重要。如何在立法的框架下,平衡好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如何确保相关规定能够在众多的早茶店以及相关从业者中得到有效落实,如何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早茶的传承保护中来,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与精心谋划。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家以及消费者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早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政府要加强对早茶制作工艺传承人的扶持与保护,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自律与规范引导作用,商家要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则要增强对早茶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相关文化活动。

立法保护早茶,让岭南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广州市将早茶传承保护纳入立法工作计划,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也是在现代社会中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积极尝试。相信在立法的推动下,广州早茶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瑰宝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以及广州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早茶的茶香与文化韵味永远弥漫在岭南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金羊网 文/李红军)

编辑:刘嘉文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