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养模式,让青年人才“有才有位”。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未来希望,其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青年人才培养,要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着力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调查研究,既下好“一盘棋”,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明确时代对青年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聚焦地方发展的具体规划,从青年人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本领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更详细的梳理,让青年干部在对照中看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实现青年人才与岗位精准衔接,更好地扛重担、挑重任。
创新考核制度,让青年人才“有为有位”。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始终保持青年人才的活力和干劲,就需要创新考核制度,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风向标,打破“四唯”认定方式,让青年人才凭实绩说话,靠实干赢得好口碑。要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浓厚氛围,把广大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始终重视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上下功夫,营造更适宜青年人才成长的环境,方能让他们更好地扎根岗位、服务群众,交出“高分答卷”,让真正优秀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善于把他们放在更适合的岗位上,让实干者得实惠,激荡青年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创新成果转化,让青年人才“有为有成”。“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青年人才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挺膺担当,既要有能力,也要有活力,就需要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让青年人才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更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让青年人才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变化为推动事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红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培养更多敢闯会创有为的青年干部,既要“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也要创新青年人才培养、选拔方式,为青年人才提供发展的舞台,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善于在现场挖掘优秀青年人才,进一步要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更好地拥抱梦想,在各自的赛道上出圈出彩、绽放光芒。(唐碧宏)